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门户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 志鉴书库 >> 专题  
 
 
《社会生活》
 
 
民族工作
 
 
【发展民族经济】
 
 
    2000年,哈尔滨市围绕发展民族经济,主要开展四项工作。加强民族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共落实国家和省少数民族发展资金291万元,安排民族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9个。对阿城市料甸满族乡投入50万元,新建桥梁1座,打深水井1眼。对五常市拉林满族镇投入40万元,续建水泥路排水设施2公里。对双城市跃进、联兴、幸福3个满族乡投入40万元,修建砂石路27公里。对重点包扶的巴彦县临安乡太安满族村投入10万元,修建水毁桥梁1座。对巴彦县临城乡顺河满族村和洼兴镇新发朝鲜族村投入20万元,打深水井2眼。重点帮助其它县(市)的民族乡、村进行河坝、水渠、补水井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推广和扩大优良水稻品种种植面积、发展精深加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全年,全市民族乡、村优质水稻种植面积达到70%以上。尚志市河东朝鲜族乡成功地培育和推广"东农"号系列和"富士光"、"长粒香"等20多个水稻优良品种。五常市民乐朝鲜族乡生产加工的民乐香牌大米打入中南海。尚志市河东、渔池朝鲜族乡生产的稻米在日本举办的国际优质米品评鉴定会上获一等奖。依兰县迎兰朝鲜族乡生产加工的巴兰河牌大米,已在国家注册并获得A级绿色食品证书。
    加快产业开发和外向型经济发展。尚志市河东朝鲜族乡利用当地山野菜和土特产品的资源优势,引资3 000万元建起了志峰绿色食品公司,产品出口韩国、日本等国家。依兰县迎兰朝鲜族乡依托当地优势,积极开发民族风情旅游项目。在5个月的旅游旺季中,仅"北方第一漂"就接待中外游客3万余人次,增加财政收入45万元。阿城市料甸满族乡红新朝鲜族村利用金源文化发祥地的优势,大力开发朝鲜族风情旅游项目,成为金源文化旅游系列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太平区团结乡东光朝鲜族村利用城乡结合部优势和紧靠哈同公路出口的优越地理位置,吸引外地投资8 000万元,建设占地13万平方米、全省规模最大的陶瓷批发市场,年收益60万元。
    引导民贸企业深化改革,加强管理,拓宽营销渠道,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帮助有市场竞争能力的民族企业做大、做强。市牛羊肉加工厂经过几年的结构调整,形成清真肉禽加工、水产品批发、生物制药生产、清真牛羊屠宰为主体的经营格局,年购销额上亿元。2000年,在自筹资金的基础上,争取市财政投入800多万元,帮助其兴建占地3 000平方米,全省最大的清真肉类、禽类、鲜活水产品批发市场。(许龙虎)
 
     
  附件:  
  【上一条】         【返回】         【打印本页】         【下一条】  
 
    本栏目为资料性栏目,录入时尊重原文,尽可能保持资料的原始性。因出版时间已久,很多记述都是遵循当时提法,内容如有不准,系原始资料中存在的问题,并非本网站录入错误,敬请谅解。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维护: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资料信息处
电话:(0451)86772465  E-mail:dfz_lx@harbin.gov.cn
地址: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世纪大道1号  邮编:15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