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哈尔滨市加大政风行风建设力度,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纠风专项治理工作持续深入。一是治理教育乱收费。重点治理校外办班、补课、乱收费问题,对22所学校违规收费问题进行了查处,涉及金额211.53万元。二是治理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制定医疗服务收费等方面整改措施275条,查处违规违纪人员171人。三是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加大对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政策的宣传力度,加强督察检查,进行量化考核。纠正损害农民土地权益问题460个,查处哄抬农资价格、坑农害农案件269件。四是治理公路“三乱”(乱设卡、乱收费、乱罚款)工作。查处公路“三乱”问题19起,给予22人党政纪处分和相应处理。五是清理达标评比表彰活动。查处违规评比达标问题6个,给予17人党纪政纪处分。六是规范道路交通标识和电子执法行为。纠正违规设置交通标识和执法不规范问题16个。还加强了对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和扶贫资金的监管,规范行业协会、市场中介组织服务和收费行为,对抗震救灾捐赠款物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及时监督检查,严肃查处了违纪违规问题。
2.深化政风行风民主评议。继续在全市开展“关注民生、服务发展”群众最满意单位评议活动,并向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基层站、所、院、校、队拓展延伸。将市交警支队、市交通行政综合执法支队、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三个与群众联系紧密的重点窗口作为评议对象;将城镇义务教育阶段公立中小学校和县以上公立医院纳入民主评议范围,开展对学校、医院的评议。出台优惠政策409条,服务措施2717条,为企业和群众办好事、办实事25497件,整改问题964个。
3.加大防治不正之风长效机制建设的力度。扩大试点工作范围,全市各级各部门和行业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为重点,围绕责任落实、预防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监督制约和民主评议六个方面,建立了27个专题的若干项制度,初步形成了防治不正之风长效机制制度体系。
4.拓展哈尔滨电台《行风热线》节目的深度和广度。实行投诉反馈机制和分析报告制度,增加了局长访谈环节。举办了《行风热线》开播五周年大型图片展,参加全省《行风热线》万名公仆服务日活动,市直59个部门开展现场办公和服务。坚持办好《纠风直通车》网站栏目,及时解决关系群众切实利益的民生问题。2008年,《行风热线》和《纠风直通车》共解决热线反映的问题1570个,办结回复网贴1691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