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0年,全市各级纪委紧紧围绕"治整改"和密切党群联系,全面履行“保护、惩处、监督、教育"的四项职能,为惩治腐败、加强党风和廉政建设、稳定局势做了有成效的工作。
全年共立案查处党内违纪案件445案,结案438件,结案率为98.43%。处分党员407人,其中开除党籍71人,留党察看65人,撤销党内职务21人,严重警告和警告214人。在查处严重以权谋私、贪污受贿、敲诈勒索等违法违纪案件中,突出了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违纪案件和大要案。坚持领导包案,执法执纪机关配合,查处了市粮食局所属联通贸易公司倒卖假酒、贪污货款,给国家造成上百万元经济损失的重大案件,对市粮食局副局长张大成等人分别给予了党纪和政纪处分。抓重点行业、部门的不正之风,查处了市建设银行副行长王廷生、市石油公司副经理樊廷超、市胸科医院院长李春阁等人收受贿赂的案件和道外区万宝镇入武部副部长李金凤、镇派出所所长任世祥等人违反征兵政策,致使取保候审人员参军的典型案件。全年共查处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的大要案88起,为上年的1.2倍。全年县级以上纪委召开违纪案件公开处理大会16次,处分党员63人,其中局、处级干部17人。为加强办案业务建设和对基层案件检查工作的指导,在制定委内办案规范的基础上,又制定了指导案件工作规范。先后召开了全市案件检查工作经验交流会、区县案件检查工作研讨会、案件审理工作道外区现场会。市纪委总结的《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努力探索案件检查工作的新方法》的经验,在全省党内违纪案件检查工作会议上作了介绍。
推进了以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为重点的党风和廉政建设。一是抓紧了群众关心的实事的落实。上半年,市纪委与有关部门配合,根据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十件事”和有关部门的实施细则,督促责任部门和单位抓紧落实。对党政机关干部经商、清理整顿公司、清理干部住房、领导干部出国或到外地学习考察、到工商企业购买特批优惠价物品等问题,转入经常的监督检查;对虽收到效果,群众还有较大意见的问题,下功夫继续抓好检查落实,如针对少数党政机关干部下基层要吃要喝、少数领导干部违反规定上下班坐专车等问题,市纪委组织有关责任单位进行调查,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意见,选择典型事件内部通报批评或在报纸、电台公开“曝光”,使歪风有了收敛。二是重点推进了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工作、下半年,协助市委、市政府,配合有关部门,对“两公开一监督”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医德医风和征兵工作中不正之风问题,专题深入调查,报告市委、市政府,同时督促帮助有关部门整改。市纪委通报了个别党员干部违反征兵政策的典型违纪案件,对冬季征兵工作提出明确纪律要求,主动协助有关部门建立责任制。三是注意宣传正面典型。市纪委继树立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经理杨守文等5名大企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勤政典型之后,又先后总结树立了滕昭祥等4名党政机关局级党员领导干部典型和市交通局、东轻厂、市政一公司、市农行平房办事处等4个集体典型。市纪委还组织8名实权部门的严于律已、廉洁奉公的党员干部,组成廉政事迹报告团,到区县、机关、企业巡回报告演讲18场次,对党员、群众进行现身说法的教育。市纪委还组织力量摄制了《早春》、《苦果》、《堕落》等电视教育片,为开展形象化党风党纪教育提供了教材。
在自身建设方面,一是加强了调查研究工作。召开了纪检机关在"治整改"中发挥职能作用的讨论会,总结了东轻厂、东安公司等4个单位的典型经验,研究纪委在治理整顿中发挥支持和保证监督作用的新路子。向全市党组织、纪检组织转发动力区纪委主动为发展区街经济搞调查、当参谋的通报,探索党的纪检工作与经济工作相结合的途径。二是组织力量.用近一年时间完成了6类42项机关工作制度的制定、修订工作,促进办事效率的提高和机关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三是强化了纪检机关的组织建设。结合区县改选换届。4区1县1市纪委班子新增了常委职数,调整充实了一批新生力量;企事业单位纪检机构得到加强,专职纪检干部由年初的549人增加到657人。(祖国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