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门户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 志鉴书库 >> 专题  
 
 
《教育》
 
 
其它高等院校
 
 
【呼兰师范专科学校】
 
 
    呼兰师范专科学校设有中文、英语、历史、化学、数学、物理6个系,原学制均为二年。从1990年开始,化学、历史、物理系建立了主辅修制,学制由二年改为三年。该校有马列主义、教育心理学、思想品德、中学教育、体育、音乐、电化教育个教研室,此外还有函授部。1990年有教职工345人,专任教师166人,其中,副教授13人,讲师72人,在校生1 294人,毕业710人,招生640人。函授有中文、数学专业,学制为三年。函授在校生120人,招生89人。
    该校二年制开设课程为专业课、职业课、思想教育课、共同课四类;专业基础课、专业必选课、职业理论课、思想教育课、共同课等六种。其中,专业课占总学时63%,职业课占总学时20%,思想教育课占总学时6%,共同课占总学时的11%。三年制开设课程为政治课,占总学时8%,含马列主义理论课、思想教育课;共同课占20%,含体育课、英语课、教育学课、心理学课、卫生常识课(含人口教育);专业课占总学时55%,含主修专业课,辅修专业课;教师技能训练课,占总学时9%,含讲说、书法、班级管理、电教、音乐、文检课等;选修课,占总学时8%,含专业延伸课、专业技能训练课。1990年,在共同课(含二、三年学制)中新开了人生哲学课:三年学制的新开了英语课,辅修专业课增设了社会实践课。
    该校在教学上,实行严格管理。1985年学校制定了《教学管理规程》之后,各系又据此制定了本部门的管理细则,实现了校系两级管理。设备科从1987年开始对全校仪器实行微机管理;数学系对全系学生的学习成绩实行微机管理。1988年,各项评估方案都已出台,并应用在教学管理中,积极开展教学质量评估、课程评估、严格了考试管理,实行了"一个坚决、两个一律、四严、八统一"的考试制度。"一个坚决"即坚决执行学籍管理的各项规定。"两个一律"即考试违纪的学生一律给予纪律处分,并扣发奖学金;在考试上作弊的教师一律通报批评,扣发奖金或调离教师队伍。“四严”即命题严、监考严、批卷严、成绩管理严。“八统一”即由教务部门统一抽签定考题,全校统一组织考试,统一编排考场考号,统一串系安排监考人员,统一密封试卷,统一组织流水作业批卷核分,统一抽调监考干部按要求对监考人员及考场纪律进行巡回检查记实,统一由教务部门按上述七项统一的办法组织补考,形成了良好的考风。教学改革上,该校首先转变办学指导思想,明确了以培养农村实用型合格的初中教师为根本目的。其次,改革课堂教学,教法课注重向培养学生能力方向转变。此外,实行三学期制,开设社会实践活动课。最后,更新教学内容,一方面改过去使用本科院校的教材为专科学校的教材,增强其实用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部分教师自编或参编专科学校的部分教材,王庆芳编《心理学》,彭印中编《人生学》、《大学生社会学》,李国明编《思想政治课教法》,程显义编的《语言程序结构》,钟贞一自编数学教法讲义等共五十种。
    该校围绕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中心,坚持对学生进行热爱教育事业的教育,把培养学生献身教育事业,立志到艰苦的地方、到农村工作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内容。利用团日、班会开展各种活动,聘请优秀毕业生返校作专题报告,聘请曾获国家级小学音乐教育优秀教师称号、原呼兰师范音乐班毕业生汪作滨返校做“扎根农村,献身教育”的报告,聘请八七届毕业生,放弃择优去中等城市而自愿到大兴安岭工作的张治成返校作“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报告等。通过管理实施教育,通过教育保证管理,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两层皮”问题。通过建立各项规章制度、行为规范和开展各种评比、竞赛活动,推进、深化了思想政治工作,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使学校每个成员都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参与者。
    1990年,该校数学系副教授,黑龙江省中学数学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钟贞一的《加强对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论文,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副校长郎道蓬的《强化目标管理,培养合格师资》论文,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德育教研室副教授彭印中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改革》论文,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中文系副教授王占吉的《增强读书与写作能力》论文,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几年来,该校投资近40万元,采取脱产与在岗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990年,该校定向研究生2名,委托研究生3名;在国家重点院校助教进修班的2人,到国内重点大学进修的1人。共投入经费3万多元。1990年,该校投资300多万元,新增运动场地2 000平方米,建家属楼2 583平方米。(倪金荣)
 
     
  附件:  
  【上一条】         【返回】         【打印本页】         【下一条】  
 
    本栏目为资料性栏目,录入时尊重原文,尽可能保持资料的原始性。因出版时间已久,很多记述都是遵循当时提法,内容如有不准,系原始资料中存在的问题,并非本网站录入错误,敬请谅解。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维护: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资料信息处
电话:(0451)86772465  E-mail:dfz_lx@harbin.gov.cn
地址: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世纪大道1号  邮编:15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