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2年,该校有10个系(部)、10个专业,并筹建美术、地理专业,学制3年。截至年底,有教职12 373人,其中教师197人,正高职3人,副高职50人,中职104人。
1992年有学生1 185人,毕业167人,招生493人}函授在校生220人,毕业232人,招生29人。
1992年制定综合改革方案,相继出台《关于师资队伍建设方案》、《关于科研工作改革方案》、《关于课程建设改革方案》、《关于改革课堂教学的方案》、《关于加强师范生职业技能的改革方案》、《关于招生改革方案》、《关于人才培养规格的改革方案》等措施。
1992年,征招自费生91人,接收师范保送生16名。从1992年起招生实行"面试",个头矮、明显畸形、口头表达能力差的考生不予录取。新生入学后,进行一周的步兵操典等规范性军事教育。
1992年,该校组织两次"七区五县初中教育研讨会",并召开"赴初中考察座谈会"、"新时期教学、科研座谈会"。
1992年,共有科研成果138项,其中,著、编教材20项,论文、调查报告118项;国家级15项,地方级123项。教育、教学科研57项。全校共78人有科研成果,其中获省社科奖3项,获省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获国家优秀教材奖1项。1992年,该校承担省教委"八五"重点教育科研课题4项,一般课题1项。1992年接待国内3所院校和俄罗斯4所院校来访;派出代表团赴独联体回访。聘请3名外教进行英语教学。
1992年投入60余万元增置语音室1个、闭架书库1个、图书6 000余册。新增校舍面积7 984平方米。投入65.1万元维修教室、宿舍3 748平方米。
1992年世界银行贷款提出《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利用世界银行"师范教育项目"贷款可行性报告》,经国家教委评估检查,取得世界银行贷款90万美元。
在易地新建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工作中,市政府拨款15万元考察、设计费进行建校前期准备工作,提出新建校舍可行性报告和设计方案,并得到批复。市政府召开有关部门协调会议,落实新建所需资金,将在1993年破土动工。
1992年,该校成立创收办公室,建立维修队、智能自检设备厂及佳电维修部,联办哈尔滨纵横装饰公司等6家企业。当年,企业创净产值38万元。(刘 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