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龙江财政专科学校为全省财政、税务、建设银行、统计、审计等系统和其它行业培养财经类高级管理专业人才。学校现有6个系8个专业,在校生922名,专科函授生870名。全校有教职工309名,其中教授21人、讲师26人,他们当中有14人担任全国及省、市学会理事以上的职务。该校设有会计实验室、电子计算机室、录放室,各种教学设备总值100余万元,图书馆建筑2 800平方米。该校的前身是黑龙江省财政干部学校,始建于1956年1月,1978年改为黑龙江省财政学校,并增办大专班。1981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在黑龙江财政学校的基础上,扩建为黑龙江财政专科学校。
30多年来,该校共培养中专毕业生778人,大专毕业生828人。1972年复校后,向哈尔滨市输送大、中专毕业生140人。近几年,该校提出了"专业基础知识要牢,动手能力要强,适应性要快"的要求,在办出专科特色上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努力塑造经营管理型人才,加强了实践性教学环节。增加了课程门类。1986年增设税务和审计专业,并举办专科函授教育和大专专业证书班。1988年增设涉外会计专业和外贸专业。
该校受国家财政部委托,制定了《全国财经类专科院教学质量评估方案》已在全国财经类专科学校试行。该校的各项改革已经起步,在教学方面实行了教师教分制,在学生管理方面实行奖、贷学金制,后勤工作实行优化组合,学生宿舍实行公寓化管理,这些工作均实行目标管理,年终进行全面评估。1986年以来,该校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成立了6个学生研究团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办了《财苑》、《财会研究》小报。组织社会实践小组走向社会、调查研究、扩展知识面。
"七五"期间,该校承担省级科研项目12项,自选课题80项,撰写公开发表的论文108篇,主编、参编、协作编写教材26册,1986年创办了《财专学报》(季刊),在全国公开发行。近年来,该校学术交流活动日趋活跃,先后有美国、日本等国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访问,并同全国600多所高等院校有学术资料和信息交流关系,该校在全国财经类专科院校协作会上被推选为常务组长。
1987年,经省政府批准该校易地扩建,当年在松花江北岸征地12.7万平方米,同年破土动工,预计1993年全部竣工。(高维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