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哈尔滨市的省属高校开展重点学科(专业)建设,集中力量,发展优势,努力办好一批有水平、有特色的学科(专业)。1980年,首次确定黑龙江大学、东北农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4所高校的16个学科(专业)为省属高校重点学科(专业)。几年来,省教委投专款908万元,正常设备费1 105.59万元,改善了这些学科的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及实验科研等方面的条件。
1988年11月,省教委经过调整,重新确定了52个省属高校重点学科(专业)。这次重点学科(专业)的评定突破了过去单一的"重中之重"的模式,既强调教学与科研基础好、成果突出、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学科(专业),又注重有较高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应用学科;同时,也确定了部分以教学为主的、在教学改革和教书育人等方面有带动作用的学科专业)。
在改善重点学科基本条件的同时,省教委和各高校还加强了重点学科的学术梯队建设。从1980年至1988年,为这些学科补充中青年教师471名,在重点学科师资队伍中有副高级职称以上人员已占总人数的58.2%。
重点学科(专业)的建设,促进了高校教学、科研的发展,加强了学科的科研能力,提高了科研水平。近几年,东北农学院4个重点学科有10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奖,39项获部省级奖,14项获市级奖,其中有些已得到推广应用。哈尔滨医科大学卫生系的"我国食品卫生标准研究"等3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奖励,为我国制定、颁布、实施《食品卫生法》作出了贡献。黑龙江大学物理系黄得兴教授的磁敏三极管获国家三等发明奖。截至1988年,各重点学科在国内一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达401篇,出版学术专著、译著200部,科研成果获省级以上奖励的已有145项。(王文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