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8年,强化"集团带重点,重点带一般"的产业发展模式,集中精力抓大企业、大项目。对亿阳集团、电力股份、天润集团、"哈高科"集团、四海集团、焊接切割成套设备公司等24家重点企业集团和60家骨干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促使企业上规模上效益。全区24家企业集团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83亿元,占全区技工贸总收入的82%;实现工业总产值71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79%;创利税8亿元,占全区利税的73%。初步形成以集团牵动重点企业,以重点企业带动全区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继续加大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的辐射力度,推进传统产业改造。运用"一厂一角"、"腾笼换鸟"、"嫁接移植"、"引进吸收"等方式在65家企业中进行试点。吸引哈尔滨空调机设备有限公司、东安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电表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和阿城继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入区,全区国有大中型企业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2家。
加大对高新技术项目的扶持力度,强化对入区企业管理。编制1999年度火炬计划项目册和首批中小企业创新资助项目计划。等离子切割机、轻合金表面陶瓷化处理技术等项目,被国家计委列入1998年重点项目计划。加强企业审验工作,对139家不合格企业取消享受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资格,对31家企业给予黄牌警告。
高科技创业中心为企业技术创新全过程提供优质服务。继续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给予扶持,培育标志性样板"孵化企业"。强化创新,加大高科技项目的搜集、管理和申报工作的力度。与省科委技术市场合作设立高新区技术交易合同登记管理办公室。扩大"孵化"空间,创办哈尔滨高科技创业中心学府信息产业园。在探索创业中心网络化、专业化、国际化的新途径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全年新发展"孵化企业"44家,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1亿元,产值1.47亿元,利税2 300万元。获国家科技部颁发的火炬先进企业服务中心管理奖。(孙国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