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门户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 志鉴书库 >> 专题  
 
 
《社会生活》
 
 
老年生活
 
 
【市区鳏寡老人晚年幸福】
 
 
    1986年底,哈尔滨市受社会救济的鳏寡老人有306人,退休职工中有鳏寡老人853人,过着"老有所养,孤老不孤"的幸福生活。
    1、物质生活。市区鳏寡老人除了少数人有一点不经常的劳动收入和亲友支援外,基本上是靠民政部门每月按时发给的社会救济金生活。大体上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鳏寡老人约占55.6%,包括住养老院、福利院的老人和一部分散居在街道的老人,救济金标准较高,物质生活基础较好,社会照顾比较周到,本人又能自理劳务的鳏寡老人。他们的生活状况是:衣食充足,住用方便。第二个层次的鳏寡老人约占25.6%,皆散居在街道。他们的生活状况是:衣食温饱,比较拮据。第三个层次的鳏寡老人约占18.8%,大都散居在街道,他们的生活存在不同的困难,有的是体弱多病,有的是因身体残疾,不能自理或只能自理轻微劳务,依赖社会照顾的程度较大。他们对自己的物质生活的评价,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84.8%,不置可否的占14.8%,不满意的占0.4%。就是说,绝大部分鳏寡老人对自己的物质生活是比较满意的。
    2、精神生活。鳏寡老人一般皆喜欢安静,他们对文化生活要求也偏好静态的方式。住养老院老人的文化生活相对比散居老人丰富一些。养老院、福利院为老人设置了有各种游艺项目的游艺室和图书阅览室、电视室。有的老人自备有半导体收音机。他们不出院就可以看到院内放映的小电影和学校、工厂、解放军来院演出的文艺节目。院方经常用大轿车送老人们去动物园、儿童公园、松花江边游览。散居街道的鳏寡老人的文化生活相对比较贫乏一些,经常去商店、逛公园、看电影的老人很少,大多数老人愿意独自在家享受安静闲适的生活。有的听广播,有的到隔壁邻居走一走,到屋外散步。鳏寡老人都有对旧中国难以磨灭的痛苦回忆和解放后幸福生活的感受,绝大多数人都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有自己的生活信念和价值观念,保持良好的心境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3、人际关系。鳏寡老人不是被人们遗忘的角落,而是为整个社会所关心的对象,经常受到各个方面和各个阶层的照顾。市、区照顾鳏寡老人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养老院、福利院集中赡养;街道综合包户小组照顾;自愿结合包户和家庭包养;非固定性照顾。这四种照顾方式,各有不同特点。照顾人分为长期性和临时性两种。1982年,市区共有长期性照顾人1 171人,包括街道综合包户小组成员,自愿结合包户照顾人和家庭包养人,以及养老院、福利院的有关服务人员。平均每个鳏寡老人有5个长期性照顾人,各有分工地经常看望老人。有的定期替老人购买粮油、副食、燃料、日用杂品;有的定期到家给老人洗衣拆被;有的每天给老人做饭、打扫房间;有的给老人送医送药;给老人做各种劳务。鳏寡老人们还经常得到许多临时性照顾人的各种照顾和关怀。临时性照顾人主要是中、小学学生、教师、商业、服务部门人员、人民警察、解放军战士、工厂企业的干部、工人等。他们之中,许多人是以"学雷锋小组"、"贴心人小组"、"五讲四美"做好事小组等组织的名义,到鳏寡老人家里,替老人挑水、劈柈子、撮煤、倒脏水、倒炉灰、打针、送药、收拾房间、刷墙、抹灰等。为鳏寡老人服务已成为社会的新风尚。
    (叶乃滋)
 
     
  附件:  
  【上一条】         【返回】         【打印本页】         【下一条】  
 
    本栏目为资料性栏目,录入时尊重原文,尽可能保持资料的原始性。因出版时间已久,很多记述都是遵循当时提法,内容如有不准,系原始资料中存在的问题,并非本网站录入错误,敬请谅解。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维护: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资料信息处
电话:(0451)86772465  E-mail:dfz_lx@harbin.gov.cn
地址: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世纪大道1号  邮编:15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