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逐步调整,农民购种需种趋势发生很大变化,种子行业内部竞争日趋激烈。
1992年市属各种子公司粮食种子经营量达3 999.6公斤,比上年提高11%,供种能力达64%,比上年提高5%,其中两杂作物占109%,自交作物占47%,自交作物供种量比上年增长13%,超过省种子管理局要求自交作物经营量占需种量30%的标准。种子销售额达2 818万元,实现毛利455.9万元,纯利27万元。蔬菜种子供应,除满足本市县生齐用种需要之外,还销往外省市;全年种子销售量达198万斤。
1992年建立了23个粮食种子专业村,21个种子生产繁殖村,繁殖面积44 320亩,生产种子1 291万斤,完善和扩大了种子生产基地,逐步向种子生产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为加速粮菜品种更新换代,大力开展粮食、蔬菜引种试验和区域试验。粮田作物引种试验142份材料,试验面积3.8亩;区域试验材料106份,试验面积17亩。依兰县"四早六"玉米引种试验获得成功;方正县、宾县完成了省下达的水稻、大豆区域试验任务。哈尔滨市原种场引进南方20个蔬菜种类"疏淡补旺"的引种试验,获市政府科技成果二等奖。每年一度的南繁南检工作,繁殖粮田种子亲本10个,繁殖生产种子面积500亩。参加海南蔬菜种子售前检验样品500多份,经过鉴定后蔬菜种子用于生产,保证1993年春夏菜供种质量。全省唯一的大型种子包装厂,在呼兰县建成,全县种子包衣试验玉米400.5亩,大豆473.5亩,效果显著。黑龙江省全福种苗有限公司于1992年12月27日正式开业,这是种子行业全国唯一的台湾独资企业,注册资金51万美元。
遵照《黑龙江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种子工作继续实行"三证一照"的管理制度。1992年对全市七区五县(市)范围内的22个种子经营单位的《种子经营许可证》进行了复查,办理了哈尔滨市郊区18个乡镇的《种子代销证》,使种子管理工作开始走向依法治种、依法管理的轨道。在全省宣传《种子条例》活动评比中,呼兰县种子管理站被评为省级行政执法标兵单位。在全省"五无”仓库及精神文明大检查中,依兰县种子公司各项指标均达到规定要求,连续两年被评为省级“五无”良种仓库。(郭红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