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3年,全市种子经营单位共24家,代销点遍布城乡,形成了以国营市县种子公司为供应主渠道的服务体系。全年粮食种子销售1 350万公斤,春、夏菜种子销售67.3万公斤,秋菜种子销售27.2万公斤(包括部分名、特、优蔬菜种子),满足了农民的需要。
1993年,哈尔滨市农作物种植结构有较大的调整。大豆种植面积急剧增加,玉米种植面积减少,在种子行业中,出现了大豆种子供不应求,玉米种子积压的状况,增加了国家指令性计划落实的难度。蔬菜作物取消了部分种植计划,造成大宗蔬菜种子积压,影响了种子经营单位流动资金的正常周转,给种子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困难。
加强种子市场管理和种子的检验鉴定。重点查处无证经营种子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予以取缔、没收、查封、罚款等处理,维护了种子市场的正常秩序。对蔬菜种子通过海南基地的检验鉴定,减少了种子质量事故的发生,参加检试样品242份,检验出不合格样品17份,避免经济损失297万元。哈尔滨市种子质量监督站,经过两年的筹建,人员、仪器设备已全部到位,并通过了省标准计量局和省质量监督检验站的质量认证。
加强良种的繁育试验。1993年,市财政专项拨款3万元,用于品种引进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全市安排三个粮田种子引种试验点:宾县以玉米、大豆、高粱为主;方正县以水稻为主;呼兰县以玉米为主。试验面积83万亩,品种达93个。在市郊区的白菜"丰抗55"试验点已取得成效,将成为取代主栽品种"二牛心"的品种之一。市财政专项拨款15万元,用于加强海南种子繁育工作,繁种面积约450亩,繁育亲本8个,预收种子4万斤。
贮备、调入救灾备荒种子。1993年,呼兰、宾县、依兰等地陆续发生大风、冰雹、干旱等自然灾害。由于各种子公司救灾种子贮备数量充足,及时调入灾区大豆早熟品种种子17.1万公斤,荞麦种子5万公斤和其他早熟作物种子,把受灾经济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在1993年全省种子系统评比中,呼兰县种子管理站被评为种子管理先进单位,宾县、方正、依兰县被评为种子行业标兵单位。
(郭红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