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门户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 志鉴书库 >> 专题  
 
 
《文化》
 
 
档案
 
 
【概况】
 
 
    1989年,全市已有档案机构2 168个。其中,档案处23个,档案科41个,档案室2 104个,各级各类档案馆6个(1988年道里区建立档案馆;1989年香坊区建立档案馆)。市、区、县和市直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专职档案工作人员已达1 846人,兼职档案工作人员达3 669人。各级档案馆(室)保管的文书档案、科技档案(包括底图)、专门档案(包括会议档案)、声像档案和资料的数量有了大幅度增加,已超过1 500万卷(册、张),比1980年增加了42.6%。在档案法制建设方面,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强化了监督职能,重点对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纪检委等5个市级机关执行《档案法》情况进行了检查。并在全市范围内继续开展了企业档案管理升级工作,1989年达到国家和省级管理标准的单位为1988年升级单位数的3倍;市档案局与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共同部署和安排了全市机关文书、档案管理升级工作。市公安局、市法院、市总工会、市机电冶金局、市政局、市供销社、市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市纺织局以及平房区、呼兰县等单位和部门都组织召开了本部门、本地区档案工作会议和机关、企业档案管理升级工作会议。有的部门建立了“廉政档案”、“清房档案”等新的档案种类。在档案馆、室工作方面,市档案馆积极组织力量,将1969年因战备需要而转移到山区保存长达20年之久的4万余卷档案安全运回市内租用库房,并开始了大规模的接收、整理、抢救和提供利用工作。全年共接收市直有关单位保存的亟待进馆的档案40 295卷,使馆藏量达到近15万卷。馆接待室1年内共接待查档328个单位、448人次,提供档案资料3 958卷次。全市各级档案部门也都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利用服务,为216 922人次提供各种档案、资料411 614卷次。不仅为领导决策、机关工作、文艺创作以及编史修志等工作提供了凭证和参考,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而且通过利用产品档案、科研档案、基建档案、工艺档案等,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围绕新中国成立40周年,通过组织专题报告会、座谈会等形式,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哈尔滨档案工作回顾与展望”活动,市委、市政府向76位在各条战线上从事档案工作已满30年的老同志颁发了《荣誉证书》;市档案学会以《哈尔滨档案》刊物为阵地,首次组织了"档案专业知识有奖竞赛百题征答"活动,试题内容包括《档案法》、档案和文秘工作基本知识、升级工作、史话和全市档案工作的重要活动等。竞赛结果,共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1O名,三等奖20名和纪念奖100名。1989年,开始对全市各企业单位档案干部专业技术职称进行评定。全市已有副研究馆员7人,馆员221人,助理馆员、管理员581人。
    (郭淑媛)
 
     
  附件:  
  【上一条】         【返回】         【打印本页】         【下一条】  
 
    本栏目为资料性栏目,录入时尊重原文,尽可能保持资料的原始性。因出版时间已久,很多记述都是遵循当时提法,内容如有不准,系原始资料中存在的问题,并非本网站录入错误,敬请谅解。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维护: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资料信息处
电话:(0451)86772465  E-mail:dfz_lx@harbin.gov.cn
地址: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世纪大道1号  邮编:15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