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修地方志是我国特有的历史传统,在世界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地方志工作。毛泽东同志、周恩来同志曾积极倡导。1956年,编纂地方志曾列入国家科学十二年规划二十个重点项目之一。1980年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在不同的场合多次提倡,1983年、1985年中宣部、国务院曾就开展和加强地方志工作先后发过文件。国务院正式把编修地方志的工作列入国家“七五”规划。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关怀下,全国出现“盛世修志”的喜人景象。
上海市委已于去年8月,正式批准成立上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及其工作机构——地方志办公室。今年5月5日,市委召开常委会,专门讨论了地方志工作。今天,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召开成立大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表示热烈的祝贺。
现就如何做好地方志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编纂上海新方志的意义
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千秋大业。
方志作为“一方之全史”,是记载一个地区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自然到社会,从政治到经济,从历史到现实,从人物到风貌,一应俱全的全面、系统、准确的社会大观的综录。古人曾概括地方志可以起到“资治、教化、存史”的作用。编修新方志,将为我们党政领导提供翔实可靠的市情、区情、县情,为认识城市、研究城市、管理城市,为地方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为推进改革开放,振兴、建设上海起到积极的作用。古人说:“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就是这个道理。
上海有着近六千年的悠久历史,为国务院命名的全国62座历史名城之一。上海不仅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也是名闻世界的国际都会。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对外开放的港口,自1943年开埠以来,至今已近一个半世纪。上海是近现代旧中国的缩影。上海地方志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由于上海在全国所处的重要地位,编好上海地方志,不仅可以为上海的改造振兴提供宝贵的历史借鉴,也将为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出重要贡献。
近代的上海,曾经历过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残酷剥削和血腥统治,上海人民有着长期反帝反封建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上海人民在一个多世纪的斗争中,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光辉的斗争历程中,产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和名垂史册的英雄人物;解放后,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上海人民又在党的领导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新地方志,是对广大市民,特别是对青年一代,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现实的、生动的、亲切的、富有说服力的教材。它从一个城市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中,将使人们懂得为什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真理。从而,启迪人们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上海,激发起广大人民群众献身于改造、振兴上海的伟大事业的热情。
现在的上海,是历史上海的延续。上海旧方志,给我们留下了今天我们所需要的宝贵资料。从宋代至民国,上海编纂过一百多种方志,其中有封建性的糟粕,但更多的是留存了极为丰富而翔实的史料,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我们不能让编纂方志的历史传统中断。为给后世保留这一精神财富,同时编纂好新方志,也是我们这一代的历史责任。
编纂新方志,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工作,而是一项认识过去、服务现在、开创未来,不仅有近期社会效益,而且可以产生久远社会效益的意义重大的事业。
二、新编地方志的要求
编纂新方志必须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要为两个文明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为改造、振兴上海服务。我们要明确这是编纂方志工作的指导思想。
新编方志必须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和鲜明时代特点。编纂新方志要用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材料。我们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编写出真实地反映上海历史和社会实际的新方志。这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的具体体现,也是新旧方志的根本区别。
上海是我国经济、文化、科技、金融中心。上海这个现代化大城市的性质和功能并不是任意确定的,而是由它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历史地位、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发挥的作用,以及与其它城市关系、与海外经济联系等条件所形成的。城市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把城市的诸多功能发挥出来。
上海新方志要正确反映上海这个大城市的多种功能,这将有助于我们在城市建设发展上避免盲目性,更自觉地把上海建设成开放型、多功能的现代化大城市而努力奋斗。
在今年4月间召开的市人代会和市政协会议上,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要宣传上海的历史文化,对上海人民进行爱乡、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使上海人民了解上海,热爱上海,建设上海,以发挥上海历史文化的优势,把上海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这是一项重要的提案,编纂上海地方志是落实这一提案,使地方志为振兴建设上海服务的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编纂地方志已经列入国家“七五”规划,正式进入国家工作序列。编纂新方志是涉及面广、工作复杂的艰巨任务,必须要有一个比较符合上海实际的工作规划,才能思想一致,目标明确,把各方面的力量组织起来,发动起来,协调一致,更快更好地完成上海的修志任务。
三、加强领导,搞好方志工作
1.各级领导要重视地方志工作
修志工作是一项不容易引起重视的重要工作。各级领导要把修志工作当作一项重要事业来抓,并切实抓好。
修志工作涉及到各个方面,必须动员各条战线共同努力才能搞好;缺少任何一个部门或行业,都会使地方志失去完整性。各方面的领导要认识编修新志的重要性,共同努力为编修新方志做出贡献。
市委、市政府已经批准了市地方志办公室制订的“七五”期间本市修志工作规划。上海的情况复杂,各部、委、办,各区、县、局,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和工作条件,制订规划,有领导、有步骤地切实把这项工作开展起来。
2.要切实解决修志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编纂地方志是一项百年大计,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业,要编纂一部上海新方志,绝非三年五载能够完成。地方志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各部门、各单位要给地方志机构以必要的工作条件。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必要的修志工作班子,并使它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一定的权威性。注意吸收一些退居二线的老同志参加,注意吸收专家、学者和各条战线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同志参加。尽管地方财政比较紧,但必要的修志事业经费是需要花的。其他的用房、设备等问题,各部门、各单位也应尽可能地给予适当解决。
3.逐步建立起一支精干的修志队伍
编纂地方志的工作量大、复杂,要求高,要提高修志队伍的素质,提高修志队伍的马列主义水平、政策水平、业务知识和专业理论水平,逐步建立起一支具有开拓和献身精神,并具有较高理论、业务素养的修志队伍。
上海编纂地方志工作比起其他兄弟省市起步晚了些。上海有着丰富的方志资料资源,有一批史志方面的专家、学者和一批长期在上海领导和从事革命斗争的老同志,只要我们加强领导,依靠同志们的努力,把各方面力量组织起来,一定能够编好社会主义第一代的上海地方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