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存实 修志资治
服务当代 垂鉴后世
全国地方志第二次工作会议就要结束了。全国地方志第一次会议是1986年召开的。十年
来,我国已陆续出版了一大批社会主义的第一代志书。目前是中国历史上志书事业最好的时
期,也是成就最大的时期。对此,党和人民是充分肯定的。
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辛勤工作在方志界,为修志作出重要贡献的同志们表示感谢和
祝贺。
这次会议开得很好,很成功。李鹏总理接见了与会同志,并作了重要讲话。郁文同志代
表指导小组作了工作报告,王刚同志作了关于编修地方志工作若干规定的说明。几个省、自
治区、直辖市的领导同志、编委会负责人和办公室主任以及有关专家、学者又作了经验介绍
和专题发言。会议内容丰富充实,讨论热烈认真,达到了解放思想、明确方向、总结经验、
部署工作的目的。这是一次承前启后、务实鼓劲、开创未来的会议,对我国地方志事业的发
展将会产生深远影响。
1.志书是有独特文化学术价值的国情书
何谓修志?修志就是当代人记述当代的事。志书是一种特殊的史书,是“官修“的地情
书,也是继往开来,服务后代,垂鉴后世,有独特历史文化学术价值的国情书。小平同志指
示我们,要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摸清、摸准我们的国情”。新编地方志不同于
一般的史书,不是一家之言,不是史家的专著,不是史料汇编、资料大全,也不是百科全书,
而是一种有特殊体例的著述,是汇集我国各地区自然、人文、社会、经济的历史和现状的全
面、系统、科学的国情资料。从一定意义上说,志是史的基础。
2.修志不是可有可无的事
修志工作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事,而是各级政府的职责,主要是省、市、县三级政府主要
领导同志的职责,是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坚持“一纳入”,即把修志工
作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各级政府的任务之中。要坚持“五到位”,即领导到位,机
构到位,经费到位,队伍(特别是职称)到位,条件到位。要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持,专
家修志,三审定稿制度。方志是“官修”的地情书、国情书,对各级政府领导来说,修志可
以说是“官职”、“官责”。各级领导在这方面不能疏职,更不能使这项事业废弛。
3.修志必须反映时代的特点
今天的志书,要反映时代,要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伟大变革。二十世纪是中华民族摆脱
历史羁绊,推翻三座大山,从封建制度下解放出来,实现民族的彻底解放和独立,走向中华
民族的现代化,实现民族振兴的一百年。中国的这个百年奋斗史,是我国,也是人类历史上
最伟大的史诗篇章,震古烁今,灿烂辉煌。
本世纪内,在中国出现了几位伟人,进行了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找到了中国人民解放的道路,也找到了中华民族改革开放、全面复兴的道路。
现在,我们正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
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是一次伟大的革命,即中国真正实现现代化
的一场深刻的革命,是一场声震环宇、光辉史册的伟大创举。
编纂方志,应反映这个时代的特点。
4.质量是志书的价值所在
质量是志书的价值所在,是志书的生命。集时代精华于一书,资后世之繁荣昌盛。志书
以真实、准确为本,这是志书的基本特征。唯存真求实、存史资治才可流传百世。名志、良
志都以其资治当代,通鉴后世而名垂。不真、不准,不能为明鉴。必须坚持求真存实,存史
资治的要求。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党的基
本路线。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来不得半点虚假。实事求是是我们的思想路线,是我们
走向未来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修志者应有创名志、佳志、良志的意识和抱负,写出一批优质志书出来。现在志书多而
不精,名志不多。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下笔要慎重、准确。古人有“语不惊人死不
休”的警句。要做到“增一字则繁,少一字则残”。志书一定要可信、可用、可读。不可信
则不能为志,还可能遗患于世。可用,即编纂体例要科学,方便查找。可读,要写得精炼、
优美,引人入胜。读志如看画听乐,爱不释手。文字水平要高,不少名史、名志都是优秀文
学著作,影响深远。
5.修志为用,用志方法要改革
收集资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编纂志书是修志单位的主要任务。但还要指导社会用
志,为两个文明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服务。要帮助政府决策,提供咨询。要广为宣传,向社
会普遍发行,发挥其更大的社会效益,推动社会事业的发展。志书的作用决定修志的地位和
事业的发展。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筹建方志馆,一般地区也可以在图书馆设志书室。志书可以
分门别类,分别出一些精装本、普及本和简写本。满足多方面的需要。用志是新时代方志事
业的新特点、新发展。用志是服务当代,以志为鉴的重要任务。用志的方法要改革,各地和
方志界要大胆探索。
方志是一大资源。方志界有很大的优势,掌握了大量的信息,也有一大批专家学者,可
为社会做出很好的贡献。
地方志书、综合年鉴,以统一机构、统一收集整理资料、统一编纂为好,可以发挥优势,
节约人力、物力。
6.方志事业要连绵不断,代代相济
修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的优点、特长。志书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
修志事业是伴随着中华民族生生息息永不尽竭的光荣事业。志书是中华民族世代奋斗、兴衰
荣辱的史诗画卷。伴民族、随历史,代代相济,永不断章。一届志书完成之日,就是新一届
志书开修之时。为了浇灌好方志事业这棵常青树,发展这项文化、学术事业,必须保持修志
机构、修志队伍的稳定,这就一定要使之制度化、规范化,也就是科学化。要在总结修志工
作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制度,制定法规。
有些问题,方志界要有个统一的说法。如多少年续修一志,可能二十年左右为宜,视时
代发展变迁快慢,由各地随时而定。
7.修志的当务之急是培养人才
编纂志书是为世修志,为业存史,为人写传,不胜光荣之至,要求方志工作者有高尚的
奉献精神,做明心淡泊、铁心修志的无名英雄。专家修名志,名志传千秋。事在人为,关键
在人才。
要在大学、社科院,采取培养研究生的办法,通过在职培训,造就一批甘愿奉献,铁心
于志的新一代方志工作者。要修一部志,培养一批人才。撰志者都是为时代树碑立传,没有
正确的世界观和渊博的学识,没有矢志不渝的精神,是修不出名志来的。
8.面向21世纪,抓紧修志工作
修志是各级政府的职责和任务,一定要努力完成本届修志任务。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的
任务是指导,是总结经验,督促检查,制定《条例》和《规定》,推动方志事业不断发展。
中国地方志协会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领导下,做了不少工作,起到了团结同仁、研究学术、
相互提高的作用,要继续办好。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和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确立了九五计划和十五年远景目标。这次
会议后,各地也要制定方志工作的计划。主要做好三个事:(1)明年要开一次志书评奖会,
奖励一批优秀志书的撰稿人,把志书的质量和学术提高到一个新水平。(2)抓紧工作,在
今后几年里完成本世纪志书的编纂任务。(3)收集整理资料,做好二十一世纪第一部地方
志的准备工作。要有新起点、新水平。
同志们,中央的大政方针已经确定。现在,我国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国泰民安,
正是盛世修志的大好时机。望方志界的领导、专家、学者振奋精神,加紧工作,为中华民族、
为社会主义事业、为子孙后代编修出一批名志,撰写出一批新“记”、新“鉴”,服务当代,
造福后世,迎接二十一世纪的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