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其文(1909—1987年),江苏省如皋县人。哈尔滨特别市市长。
朱其文出生于江苏省如皋县。中学时代参加了革命学生运动。1928年,在北京中国大学
学习期间,参加了反帝大同盟。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北平反帝大同盟青年部长、组织
部长、党组书记。1932年参加反日联合会,任义勇军部长、训练班主任教官,中共北平市委
宣传委员。1933年,受党的派遣到张家口,任冯玉祥部下的抗日战线报社总编辑。同年夏,
任吉鸿昌部第一游击队副司令员,继任冯玉祥部特派员。
朱其文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在刘少奇、周恩来领导下,在白色恐怖环境里进行卓有
成效的斗争。1936年,以天津市电话局员工职务为掩护作工运工作和情报工作。抗日战争爆
发后,朱其文组织了电话局工人救国会,发动职工开展“抗交”运动,坚持不把电话局交给
日本人,并鼓动电话局长、电报局长参加抗日活动。同时发动了几千名青年学生离开天津到
解放区或在敌后开展救亡运动。1937至1942年,朱其文参加组织了冀东人民抗日大暴动,任
华北人民自卫会委员、军事组副组长、军事部长。1943年起朱其文先后任平西抗日联军政治
部主任、平西专员,晋察冀政委会冀东办事处主任,晋察冀参议会筹备会秘书长,冀热辽边
区行署副主任,特委党组书记。在开辟、巩固根据地,建立和发展党的组织,发动群众积极
抗日,争取民族独立等方面做出较大贡献。
抗日胜利后,朱其文先后任冀热辽(东北)东进委员会代书记,沈阳市第一任市长,辽
宁省副主席、党组书记及东北行政委员会委员。他组织动员大批船只运送部队到东北,千方
百计筹集资金和物资支援前线。由于功绩卓著,受到上级表彰。之后任辽吉区行署主任、党
组书记,辽北省政府副主席、党组书记。
1947年12月,朱其文任中共哈尔滨特别市委员会常委、哈尔滨特别市市长、党组书记。
任职期间,积极组织全市各方面力量,保质保量完成军工军需生产任务,有力地支援解放战
争;加强了对工商业的保护和管理,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建立政府工作制度和基层民主政权;
注意改善城乡关系,在土改基础上发展农业;保护和支持外侨所办事业。
1948年10月,东北全境解放,朱其文调任沈阳市市长、党组书记。1953年,任中央政法
委员会副秘书长。1955年,朱其文调任国务院第一办公室副主任。在政权建设、社会主义经
济建设及立法工作方面,尤其是在抗美援朝的支前工作中做出了积极贡献。
1957年,朱其文任中国驻保加利亚大使。1962年调任驻越南大使。担任驻外大使期间,
认真执行我国外交政策,遵守外事纪律,圆满地完成了中央和外交部交付的各项任务。1968
年初离任回国。
“文化大革命”中,朱其文受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无辜被关押10年
之久,被迫害致残。他坚信党和人民的力量,坚信革命必定战胜反动和邪恶。粉碎江青反革
命集团后,因健康状况没有继续工作。1982年12月,从外交部离休后,与老战友一同编采了
大量珍贵的革命斗争回忆资料。
1987年8月21日,朱其文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终年78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