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上年比,2003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0.1%。3月、9月、10月、11月和12月分别上升0.2%、0.1%、0.7%、1.9%和2.8%,除4月持平外,其他6个月稳中略降。
2003年,食品类价格上涨3.4%,居住类价格略涨0.7%,而烟酒及用品类、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交通和通讯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分别下降0.7%、0.6%、1.3%、6.5%、2.1%和0.9%。
价格变动主要因素:
⒈2003年,全市食品价格比上年增长3.4%,影响总水平上升1.2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上升幅度大,是影响食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2003年,全市鲜菜价格比上年增长27.9%,影响总指数上涨1.1个百分点。上涨幅度较大的月份分别是:2月35.7%、3月37.9%、4月37.5%、10月27.3%、11月27.4%和12月34.5%。2003年,在调查的25种鲜菜中,价格上涨的有21种,占84%。
2003年,粮食类、干豆类及豆制品、肉禽及其制品和干鲜瓜果价格分别上升2.5%、3.2%、1.5%和7.1%。
⒉2003年,全市服务项目价格比上年上涨0.5%。其中上升幅度相对较大的有,旅游及外出价格上涨3.1%、医疗保健服务价格上涨11.6%、文娱费价格上涨3.3%,均为上年翘尾因素影响所致,其他服务项目价格多数与上年持平。受"非典"影响,交通运输和旅游业营业额大幅度下滑,4~5月全市旅行社收费价格未出现明显下降,但实际上很多旅游线路出现有价无团现象,其间各大旅行社均暂停各条线路的组团。航空、铁路和公路运输价格波动不大。
⒊2003年,全市工业消费品价格均呈低迷走势。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类商品:一是家庭设备类,包括洗衣机、电冰箱、微波炉和空调器等。2003年,家庭设备价格累计下降5.7%,其中洗衣机、电冰箱、微波炉和空调器价格分别下降5.9%、3.7%、10.5%和7.5%;二是文娱类耐用消费品,主要是电视机、电脑、影碟机和收录机等等;三是交通和通讯类,主要有汽车、移动电话和BP机等,特别是电脑、移动电话等科技含量较高的商品,更新换代快,其价格近几年下降幅度大,而且低价竞争的范围不断扩大。
⒋进口关税进一步下降。取消了照相机等31种商品的进口配额管理,加剧进口商品价格下降的局面。
⒌受国际市场流通价格的影响,黄金、石油价格波动频繁。上半年,黄金价格连续四次调价,价格比上年上涨10.3%,汽油价格连续5次调价,价格累计上涨10.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