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尔滨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开办第一批机器制粉企业——满洲第一制粉公司、广
源盛火磨等。同年,哈尔滨啤酒厂和哈尔滨酒精厂相继建立。从这时起,哈尔滨开始使用工
业锅炉。以后,兴建中东铁路哈尔滨发电厂、跃华电厂,均购入锅炉。地方政府未设专门机构
管理。1933年,伪哈尔滨特别市公署公布《哈尔滨特别市汽锅之构造经营及其检验章程》、
《哈尔滨特别市火夫使用汽锅规则》。1943年伪满国务院发布《汽罐检查、汽罐士考试及汽
罐士免许等手续费规则》。1944年,伪满国务院对《规则》又作出修订。
哈尔滨解放时,国产锅炉和外国产锅炉约各占50%。小型旧锅炉较多,结构不合理,不
安全因素和事故隐患很多。1948年市劳动局成立后,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工作由劳动保护
科承担。但对锅炉从未进行全面彻底检查,也无完善管理办法。1952年6月15日,市劳动局
印发《关于自行检修锅炉的规定》。规定市内工厂、团体、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的蒸汽锅炉
(包括蒸汽煮炉)及热水锅炉,取暖期前自行检修。蒸汽锅炉及蒸汽煮炉3年1次、5年2次(特
殊情况例外)进行水压试验。温水锅炉由各单位自行酌情确定。水压试验本单位有专业人员,
指定专业人员负责;无专业人员,聘请专业人员。1954年10月,市劳动局与市房地产管理局、
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工商业联合会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关于自行检修锅炉的规定》执行
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国营企业、机关、学校和医院等贯彻执行较好。大型企业自定检修制度,
锅炉运行前进行检修。哈尔滨车辆工厂、哈尔滨水泥厂、哈尔滨亚麻纺织厂、哈尔滨发电厂、
哈尔滨毛织厂等企业领导重视锅炉安全工作,规章制度比较健全,检修记录完整,检修报告
呈报较及时。在68个私营工业企业中,制油、制糖等企业较好;双合盛制粉厂、老巴夺烟厂
等企业,资方对锅炉安全重视,都有专门技师负责。中小型私营企业贯彻执行较差,多数无
专人负责管理。哈尔滨啤酒厂锅炉运行4年未打一次水压试验。1957年,市劳动局劳动保护
科配备两名专职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全市锅炉报废、事故处理和锅炉管理人员、司炉工培训
工作。
市劳动局于1963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锅炉登记和技术鉴定工作。各单位使用0.7表大气
压以上蒸汽锅炉(包括万能灶),进行登记和必要的技术鉴定,从技术上加强管理;烧水炉
改为蒸汽锅炉,报市劳动局审查批准。年底,全市有锅炉3030台,其中工作压力在0.07兆
帕以上蒸汽锅炉1548台。经检查鉴定蒸汽锅炉955台,有500余台锅炉资料不全,9台锅炉不
能发证,140台锅炉问题较多。1964年,检查鉴定0.07兆帕以上蒸汽锅炉410台,登记发证
291台。连同1963年已鉴定的锅炉,两年检查鉴定锅炉1365台,其中登记发证601台,占应登
记锅炉总数的40%。对81台结构不合理(多为角焊缝)、焊接质量不好、年久失修、严重腐
蚀、钢材不合格、钢板过薄的锅炉,分别进行处理:大、中修46台,降压使用11台,改温水
11台,报废13台。同时,协助企业建立健全锅炉技术登录簿、锅炉图纸、强度计算书等有关
技术资料。结合锅炉登记,针对小型锅炉事故多等情况,市劳动局组织对道里、道外、南岗、
太平、香坊、动力等区的478台小型锅炉安全状况进行调查。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锅炉结构不
合理,强度太低。全部角焊、部分角焊结构的约占30%,钢板厚度在4—6毫米的约占20%。
市蔬菜公司最严重,有41台小型锅炉,角焊缝及钢板厚度在4—5毫米的有37台,合乎要求的
仅2台;三大安全附件(安全阀、压力表、水位表,下同)不全不灵。在478台锅炉中,有
165台三大安全附件不全不灵。对发现的问题,分别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1966年9月29日,市劳动局下发通知,要求各单位在取暖前对本单位锅炉安全状况进行
一次全面检查。重点检查锅炉三大安全附件特别是安全阀和压力表,未经检验严禁运行;检
查锅炉本体有无结构不合理、变形、裂纹、严重腐蚀、渗漏等情况;检查给水设备等附属设
备能否保证正常连续运转。通过检查,发现和消除一批事故隐患。1976年,成立哈尔滨市锅
炉安全管理委员会。委员会主任由市劳动局副局长担任,副主任由市节约办公室副主任、市
劳动局劳动保护处长及有关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共5人担任。委员由各企业主管部门安技干部、
各区劳动科长及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1981年,在全市开展先进锅炉房、先进司炉工评
比活动,解决锅炉房脏、乱、黑现象,改变锅炉房面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1984年,市劳
动局对6个行业的39个锅炉房、134台锅炉进行调查,对脏、乱、黑锅炉房提出整顿要求;对
存在问题的锅炉提出加强管理意见;对个别无人管理锅炉房予以查封,限期改进。
市劳动局从1985年开始,在全市组织开展先进锅炉房、先进锅炉压力容器检验单位和优
秀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管理员、检验评比表彰活动。1985年,全市评选出先进锅炉房98个;1986
年评出133个;1987年评出194个。三类锅炉房减少50%。1987年3月15日,哈尔滨亚麻纺织
厂发生特大爆炸事故。当晚,市劳动局组织全市锅炉压力容器监察员、检验员进行夜检。到
3月末,夜检1936个单位的2032台锅炉、4064台压力容器,发现并消除各种隐患3016处。检
查中,发现和平宾馆和哈尔滨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锅炉已看不到水位,立即采取紧急措施
排除危险,避免两起恶性事故发生;对743个严重违章单位发出《监察意见通知书》931份,
罚款22万元。同时,市劳动局组织各区、县(市)劳动局和各主管部门进行普查,重点检查
锅炉压力容器集中的要害单位和部门,如人口密集的商场、医院、幼儿园和居民区、乡镇、
区街和个体经营企业及边远地区。发现各种问题1026个,其中有些问题相当严重。阿城市劳
动局检查52个单位的58台锅炉,5台非法安装,9台无牌照运行。通过开展定期、夜间和重点
检查消除各种事故隐患,有效控制锅炉压力容器事故发生。1988年,通过各单位自检、主管
部门组织联检和全市互检,评选出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管理先进单位14个,先进锅炉房275个,
比1987年增加30%。全市未发生锅炉爆炸事故,同时,重大事故也有明显下降。同年,在全
市开展锅炉房挂牌制度(一类红牌,二类蓝牌,不合格黑牌),引起各单位领导重视,促进
提高锅炉房管理水平。在11月劳动部召开的全国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工作会议上,哈尔滨
市的做法受到好评。全市在用锅炉7145台。按用途分:生活用锅炉5423台,生产用锅炉1708
台,发电锅炉14台;按容纳介质分:蒸汽锅炉2115台,热水锅炉5030台。压力容器5341台
(其中:一类容器1500台,二类容器3184台,三类容器657台);大型球罐(50立方米以上)
10台;火车槽车50台,汽车槽车230台;各类汽瓶495607只。
1989年,锅炉压力容器安全使用管理,除进行定期检验外,主要坚持普查、重点检查和
夜检。特别加强对乡镇企业、区街工业和宾馆、医院、影剧院以及边远地区的在用锅炉压力
容器安全管理。在检查中,对严重危及安全的哈尔滨市香坊宏升预制件厂等单位的10台锅炉
进行查封。对35个液化石油气储备站进行安全检查,核查170台液化石油气汽车槽车。同时,
深入贯彻劳动部《锅炉房安全管理规则》和《在用压力容器安全管理规则》,在全市开展锅
炉房检查评比,经各企业自检,各区、各主管部门互检、互评,全市组织联检、总评,在全
市4403个锅炉房中评选先进锅炉房275个,一类锅炉房1842个,二类锅炉房1996个;不合格
锅炉房290个,并分别挂上先进锅炉房、一、二类锅炉房和不合格锅炉房的牌照。1990年,
对哈尔滨炼油厂、市煤气公司、市液化气厂和建材系统有蒸压釜等重点企业压力容器加强使
用管理,对超期不检,继续使用有危险的容器,发出《安全监察意见通知书》11份。铁道部
哈尔滨木材防腐厂枕木浸油设备,系“文化大革命”期间制造的,设计结构不合理,用材不
当,制造质量差,存在严重隐患。经检验发现有裂纹,立即发出“安全监察意见通知书”,
要求停用。铁道部投资进行更新。同年,对全市30个工业、民用气瓶检验单位进行全面检查。
通过逐项分解打分,有5个基本合乎国家标准;10个经过整顿要求达到国家标准;15个问题
严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