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市政府汽车工业办公室统计,1993年,全市共有汽车工业企业(包括汽车工业兼业企业)55家,职工64 889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6 017人,占职工总数的9.2%。固定资产原值121 950万元。全年共生产轻型载货车2 058辆,比上年降低37.3%,微型载货车8 299辆,比上年降低4.3%,客车(城市客车、长途客车)1 370辆,比上年降低33%,各类特种车(改装车)1 888辆,比上年增长67.6%,摩托车2 861辆,比上年降低43.5%,汽车发动机45 597台,比上年增长51.7%,汽车底盘665台,比上年降低74.5%,各类汽车配件价值32 593万元,比上年增长18.7%。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39 768万元,比上年增长14.4%。实现销售收入148 876万元,比上年增长21.6%。上缴税金7 433万元,比上年增长45.2%。企业亏损12 383万元,比上年增亏125.6%。
各汽车工业企业深化内部改革,改变生产经营方式,实行股份制转变,积极引进外资进行"嫁接"改造,正在改变着全市汽车工业生产规模小、质量差的状况。龙江电工厂把摩托车分厂、自行车分厂及有关管理部门划出,成立了龙江摩托车制造厂,实现了摩托车产供销一条龙。星光机器厂并入"一汽"集团,成为"一汽"集团生产轻型载货车的基地。哈尔滨客车厂组建了哈尔滨客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客车厂与日本日野公司合资合作生产高附加值大客车,成立了龙日客车有限公司。
各汽车工业企业按照原航空航天部和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关于"一号工程”的总体部署,加速推进“两车一机”、“两车一配”技术改造。“两车一机”方面,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微型车生产线的厂房和公用工程竣工。焊接、油漆、总装等3条生产线的设备全部到厂,大部分设备安装完毕。冲压生产线正抓紧安装。东安发动机制造公司的微型汽车发动机生产线改造,已经完成了补充完善现有生产线,补充计量检测设备,厂房易地改造等任务。缸盖生产线已调试完成正在安装。"两车一机"项目,全年完成投资19 600万元,到1993年末,累计完成投资36 280万元。"两车一配"方面,林业机械厂的客车底盘项目经过调整已经完成。哈尔滨客车厂检测中心已开始建设,冲压生产线开始选购设备。交通器材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改项目完成征地工作,并购买进口设备。各项目全年完成投资1 043万元。到1993年末,"两车一配"各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4 040万元。
各汽车工业企业面对汽车工业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本着"发挥优势,迎接挑战,专项推进,各个突破"的原则,调整产品结构,开发具有优势的新产品。全市共开发 HFJ5010X系列微型专用车、CAl046L型轻型载货车、 HKC6109L12型大客车、DA462Q-B型汽车发动机、 Da1O10型微型汽车后桥、龙嘉LJl25-A型摩托车、 CS6600轻型汽车钢板弹簧、CAl51D4大客车弹簧、汽车断电器总成等53项新产品,已鉴定42项,新增产值10 260万元,新增利税1 040万元。
为进一步发挥哈尔滨市汽车工业的优势,迎接恢复我国在关贸总协定中缔约国地位后对汽车工业的挑战,各企业积极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设备。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东安发动机制造公司、哈尔滨轻型车厂、建成机械厂、汽车电器厂、汽车齿轮厂、工程机械厂、哈尔滨客车厂、黑龙江客车厂等企业,先后从美国、俄罗斯、英国、日本、德国、意大利、韩国等国家引进冲压、曲轴加工、汽缸体加工等生产线和加工设备,以及驾驶室、发动机、化油器、离合器、散热器、起重机等加工技术,提高了自身的制造加工实力,缩小了同国外先进技术的差距。
(高继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