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门户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 哈尔滨风物 >> 哈尔滨之最  
 
最早的冶铁遗址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黑龙江辽阔的土地上,南起松花江,北达黑龙江,西自火兴安岭东麓,东至三江平原,都出土和发现了大最的金代铁器。其中,哈尔滨地区出土的金代铁器分布较广,数量也较多。
    1961-1962年,在群山环抱、林木从生的阿城县东南小岭乡五道岭地区,发现了金代铁矿井10余处,炼铁遗址50余处,另有建筑址10余处。矿井呈阶梯式,最深达40余米。矿井中分采矿和选矿不同作业区,有灯洞以及铁锤、铁铺等工具。从矿井采凿的规模看,估计已取出矿石约50-60万吨。在绝大多数冶铁址中发现了炼铁炉、铁矿渣、铁矿石、炼渣、铁块、木炭等。这里的铁矿石经地质部门鉴定,含铁量在50%以上,而铁块呈绵软状态。炼铁炉的一般构造是炉内壁用花岗岩堆砌,厚40厘米,石问以黄粘土压缝,外用较细腻的黄粘土敷绕60匣米。炉壁共厚100厘米,膛高1.63米。炉门向南,门长90厘米,宽40厘米,高70厘米。炉内尚保存有木炭痕迹。冶炼时,可能是将矿石和木炭一层夹一层的从炉子上面装进去,生火、鼓风。由于炭火温度较低,铁水从炉中出来时,足流动缓慢的浓缩液体,冷却后,呈绵软状态。经过锻打,才能成所需用的铁。五道岭距阿城较近,今阿城市自城是金朝故都——上京会宁府的所在地。它位于阿什河畔,索肯“金源”、"内地"之称,女真族人自四世献祖绥可时遂定晤此地,而女真人烧炭炼铁也始于此时。可见,五道岭铁矿,在绥可时可能已被局部的发现和开采。但较大规模的挖掘和冶炼当在金朝建证后以至金代中期,这样算来,距今也有800多年的历史,这是哈尔滨地区乃至黑龙江省已发现的最早的冶炼址。
   
     
【上一条】         【返回】         【打印本页】         【下一条】
 
    本栏目为资料性栏目,录入时尊重原文,尽可能保持资料的原始性。因出版时间已久,很多记述都是遵循当时提法,内容如有不准,系原始资料中存在的问题,并非本网站录入错误,敬请谅解。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维护: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资料信息处
电话:(0451)86772465  E-mail:dfz_lx@harbin.gov.cn
地址: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世纪大道1号  邮编:15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