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门户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 志鉴书库 >> 专题  
 
 
《城建 环保》
 
 
环境保护
 
 
【哈尔滨市2005年环境状况公报】
 
      哈尔滨市2005年环境状况公报
    一、水环境
    1.河流水质。松花江哈尔滨江段城市段达Ⅲ~Ⅳ类水质,水源地朱顺屯断面水质现状为Ⅲ类,其余断面水质现状为Ⅳ类,均达相应功能区标准。各断面主要污染指标均为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从高锰酸盐指数丰、平、枯水期沿程变化看,平水期污染相对较重。
    2.市区水源地水质。哈尔滨市区有朱顺屯和菅草岭两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地表水水源地朱顺屯监测27项指标,有3项指标出现超Ⅲ类标准样本;地下水水源地菅草岭监测23项指标,有3项指标出现超Ⅲ类标准样本。2005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6%。
    3.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2005年,全市废水排放总量为43232万吨,其中工业废水8906万吨,占20.6%。市区废水排放总量34529万吨,比上年下降1%。其中,工业废水7217万吨,占20.9%;生活污水27312万吨,占79.1%。市区废水中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75726吨。其中,工业废水COD排放量20067吨,占26.5%,比上年减少2648吨;生活污水COD排放量55659吨,占73.5%,增加46吨。
    4.水污染防治。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建设,开展松花江和14条一级支流两侧两公里范围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使区域内化肥农药污染、水土流失和人为破坏等问题得到控制。水污染治理取得进展,全市减排水中主要污染物14087吨。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6%,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4%,比“九五”末期分别增长2.7%和5%。
    二、空气环境
    1.市区空气质量。2005年,市区空气首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0.104毫克/立方米,较上年降低0.009毫克/立方米,但仍超国家二级标准0.004毫克/立方米。全年空气质量达到和好于二级的天数达301天,占全年总天数的82.5%。夏、秋两季空气质量基本上达二级,冬季逆温日和春季大风日多超二级为轻微污染。主要原因是冬季煤烟污染重,春季扬尘污染突出。二氧化硫年均值为0.042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均值为0.057毫克/立方米,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降尘年均值12.74吨/平方公里·月,达到相对标准。
    2.县(市)空气环境质量。县(市)环境空气首要污染物均为总悬浮颗粒物(TSP),7个县(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国家二级标准。总悬浮颗粒物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的有4个县(市),占总数的33%。五常市总悬浮颗粒物年均值最高,达0.324毫克/立方米。通河县二氧化氮年均值最高,为0.056毫克/立方米。双城市二氧化硫年均值最高,为0.056毫克/立方米。
    3.废气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全市工业废气排放总量9514320万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4%。市区工业废气排放总量6882145万标立方米,比上年降低718285万标立方米。市区主要空气污染物烟尘排放量57365吨、二氧化硫排放量46976吨和粉尘排放量21577吨。
    4.大气污染防治。加强大气污染源治理,在市区全面实行原煤散烧管制,锅炉、茶炉、大灶使用清洁能源和洁净煤技术产品达95%以上,洁净配煤使用量达到177万吨,比上年增长11%。依法限期治理锅炉、除尘器962台(套),全市减排烟尘、粉尘12760吨。开展扬尘专项治理,“三堆”覆盖率达100%。推进集中供热和区域连片供热工程建设,市区增加供热面积830万平方米。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的治理与监督管理,治理超标车辆10244辆,机动车尾气达标率达到90.2%。
    三、声环境
    1.市区主要道路交通噪声。监测市区主要交通干线道路66条,有60条达标,占90.9%,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68.2分贝,与上年持平,达到国家标准。
    2.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市区区域环境噪声监测面积105.84平方公里,其中各类功能区区域环境噪声达标面积90.65平方公里,占85.6%,超标面积15.2平方公里,占14.4%;平均等效声级为56分贝,比上年降低0.1分贝。声环境较突出的问题是施工噪声和夜间交通噪声。各行政区区域环境噪声中,道里区最高,达56.9分贝;平房区最低,为55.5分贝。
    3.市区声源构成。市区主要声源为生活噪声和交通噪声。其中,生活噪声占55.1%,交通噪声占16.7%,其他噪声占24.5%,工业噪声占2.3%,施工噪声占1.4%。
    4.县(市)道路交通噪声。县(市)中五常市、延寿县道路交通噪声值超国家标准(70分贝),其余县(市)均达国家标准。
    5.县(市)区域环境噪声。县(市)中区域环境噪声值最高的是尚志市,达58.2分贝;最低的是依兰县,为42.1分贝。
    6.噪声污染防治。2005年,查处各类噪声扰民污染案件4172件,新建省、市级安静小区93个,市区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了87.95%,比上年增长2.95%。
    四、工业固体废物
    1.产生量。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945.92万吨,比上年增加18.4万吨。市区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比上年减少6.8万吨,为179.13万吨。其中,炉渣占65.8%,粉煤灰占22.1%,其他废物占11.1%,冶炼废渣占0.3%,危险废物占0.7%。
    2.综合利用。全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704.88万吨,综合利用率74.52%。市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为179.13万吨。其中,炉渣占66.16%,粉煤灰占22.28%,冶炼废渣占0.31%,其他废物占11.19%,危险废物占0.22%。综合利用率达99.33%。
    五、农业生态环境
    1.农田土壤质量。哈尔滨市到2005年末常用耕地面积为169.1万公顷,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31.9%,有黑土等9种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平均为3%左右。对524个农田土壤监测点进行了重金属、有机磷农药、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类、多环芳烃类等42项指标的监测,总体上看,哈尔滨市农田土壤环境质量良好,处于安全等级,土壤清洁。重金属指标和六六六、滴滴涕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12种有机磷农药、3种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均未检出。
    2.农田灌溉水质。64个地表水监测点和30个地下水监测点的13项水质指标监测结果表明,除阿什河等少数河流的个别区段由于废水的污染导致不适合农田灌溉外,绝大部分河流、水库和地下水的水质指标均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要求,适合农田灌溉。
    3.农田大气质量。全市农田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良好。农田大气两项监测指标二氧化硫和氟化物的监测值均符合《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GB9137-1988)》的要求。
    4.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哈尔滨市积极推广、鼓励施用生物肥、有机肥,增加测土配方施肥面积。推广使用低毒、低残留、高效农药和生物防治技术,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92%以上。加快绿色、无公害产品基地整体推进速度。2005年,全市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为127.22万公顷,比上年增长9倍多。哈尔滨市经认定的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种植业基地面积已达119万公顷,占全市耕地面积的70.4%。
    六、森林、草原、湿地
    1.森林。哈尔滨市森林资源较丰富,集中分布在东、东北、南和东南部,现有森林面积233.5万公顷,其中天然林面积140.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44%,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森林资源保持了面积、蓄积量双增长的势头,但森林总体质量不高。全市人均占有森林面积0.24公顷,为全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的1.82倍。
    2.草原。哈尔滨市草原主要有平原草甸、山间草甸和沼泽草甸三大类,优良草原面积小,草原品质偏低。天然草原面积为24.6万公顷,约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5%,可利用草原面积为16.8万公顷。草原退化、沙化和碱化现象严重,“三化”面积占草原总面积的72.2%。
    3.湿地。全市湿地总面积为32.9万公顷。其中,沼泽湿地面积为13.7万公顷,河流湿地面积为19.2万公顷。
    4.生态恢复建设。哈尔滨市加大生态恢复建设力度,实施水土保持、造林绿化、草原建设、国土整治和生态农业工程。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6万公顷,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42%;完成“三北四期”、农田林网、两荒造林、绿色通道和村屯绿化等项工程造林2.06万公顷。其中,退耕还林及两荒造林1.87万公顷,“三北四期”造林0.19万公顷。完成草原改良1.05万公顷,退耕还草0.37万公顷。完成土地整理3000公顷。
    七、生态示范区、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
    1.生态示范区。全市共建成生态示范区及试点区116个,其中国家级生态示范区5个,省级生态示范区2个。
    2.自然保护区。全市共建成自然保护区48个,其中国家级7个、省级10个,总面积71.35万公顷,自然保护区覆盖率达到13.45%。
    3.生物多样性。哈尔滨市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有脊椎动物417种。其中,兽类63种、鸟类256种、爬行类11种、两栖类9种和鱼类78种。兽类和鸟类中分别有国家级保护种类10种和42种。有高等植物2000余种,其中利用价值高、蕴藏量较大的经济植物有70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14种。
    4.自然生态保护与管理。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全面启动,确定96个市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生态功能保护区划界、立标工作。全市建成环境优美乡镇50个,其中省级6个,确定20个重要村开展省级生态文明村建设。推进市区环城生态功能圈建设,完成植树造林、退耕还林1030公顷,植树(苗)491万株。市区新增绿地面积505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28.35%,绿地率达到25.49%,人均公共绿地6.4平方米。
    (哈尔滨市环境保护局)
 
     
  附件:  
  【上一条】         【返回】         【打印本页】         【下一条】  
 
    本栏目为资料性栏目,录入时尊重原文,尽可能保持资料的原始性。因出版时间已久,很多记述都是遵循当时提法,内容如有不准,系原始资料中存在的问题,并非本网站录入错误,敬请谅解。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维护: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资料信息处
电话:(0451)86772465  E-mail:dfz_lx@harbin.gov.cn
地址: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世纪大道1号  邮编:15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