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篇 服装业 第一章 机织服装 第四节 童 装 1953年,李炳华(市妇联常委)等40多个家庭妇女在道外区纯化街自愿组成童装刺绣生 产合作小组,生产绣花童装、枕套。厂房简陋分散,设备是自家带的民用脚踏缝纫机,产量 很小。1956年,服装个体业者走合作化道路,加入合作社。童装刺绣生产合作小组由小到大, 改为童装刺绣社,人员增至400人,设备达212台,是哈尔滨市唯一生产童装的集体企业。生 产形式主要是为商业来料加工,产量达20万件。1958年,哈尔滨市工商行靖宇办下放100名 职工到伟华童装刺绣厂(即童装刺绣社),租给200平方米厂房,并贷款30万元,使哈尔滨 市童装生产规模得以扩大。产品有婴儿套装、童衣、童裤、童衬衫、短裤。所用原料大都是 棉布,由商业部门统一供给,工厂根据商业定货任务组织生产。在当年哈尔滨市举办的工业 技术成果展览会上,伟华童装刺绣厂介绍了节布套裁法,并进行了现场技术表演。 1965年,哈尔滨市服装纺织工业公司为发展童装专业性生产,将童装生产从伟华童装刺 绣厂分出,正式定名为哈尔滨市童装厂,共有职工260人。1968年,建新服装厂开始从事童 装生产,并改名为立新童装厂(哈尔滨市服装九厂前身)。随后,一些区、街办服装企业也 陆续开始生产应季童装。童装面料也由棉布逐渐发展到灯芯绒布、涤棉、涤纶等,规格日益 增多。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企业产品由商业包销变为自产自销。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各 企业都在产品质量和款式上下功夫,使童装花色款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产品逐年向 高档化、美观化、时装化、多用化发展。同时,加强产品销售管理,在哈尔滨市各大百货商 店内设立专柜,或建立销售门市部;通过哈尔滨市服装纺织工业公司经理部、黑龙江省、哈 尔滨市纺织品批发公司开展批发业务。此外,还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外贸等部门承揽出口 产品加工任务。1982年,哈尔滨市童装厂健美牌童海军服被评为黑龙江省优质产品,1983年 获全国儿童用品奖。同年,哈尔滨市服装九厂绿竹牌女童套服、哈尔滨市童装厂男童套服、 东方服装厂笑笑牌女童连衣裙被评为黑龙江省优质产品。1986、1987两年,哈尔滨市羽绒制 品厂丫丫牌童羽绒服分别被评为黑龙江省优质产品、轻工业部优质产品。哈尔滨市羽绒服装 厂夕夕牌童羽绒服1987年被评为黑龙江省优质产品。 80年代末,由于童装产品针对性强,市场竞争激烈,哈尔滨市各生产厂家根据市场变化, 研制适合儿童特点的好、奇、新童装产品,采用新工艺,在款式制作上采用开刀、拼接、打 揽、图案点缀和嵌钳等方法,生产出各式各样的童装新产品。 1990年,哈尔滨市有生产童装的集体所有制企业3个,职工629人,各种设备594台。童 装年产量25万件,实现产值848万元,利税25万元,亏损4.69万元。出口数量9.2万件,出 口交货值230万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