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 农业科技 【畜牧业科学技术】 1998年,实施畜牧业科研和技术攻关相结合。在畜禽良种繁育、科学饲养和家畜防疫灭病上,采取三位一体的组装配套技术措施,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由分散饲养型转向规模化商品经营型。全市发展畜禽饲养专业户13万家,饲养畜禽总量占全市总数的50%。二是由传统粗放型牧业转向现代化畜牧业经济。畜牧业增加值占国民经济增加值的7%,成为支柱产业。三是由偏重于饲养数量型转向质量效益型牧业。在全市畜牧业生产中的科技贡献率达到48%。 全市实施畜牧业丰收计划6项,全市146个乡(镇)、610个村的2万多禽饲养户参加。项目总产值达到5.49亿元,纯效益达到1.03亿元。新技术推广,全市共有8个项目,即商品蛋、肉鸡高产配套技术、瘦肉型猪、奶牛群体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羔羊育肥和肉牛快速育肥综合配套技术、奶牛乳房炎防治、肉牛繁育体系技术推广、开发作物秸秆青贮和微贮技术。依兰和尚志等县(市)林地开发饲草的方法等技术经验,提高了畜禽的生产性能。猪直线育肥综合配套技术,以规模化饲养为核心,饲养商品猪均以推广杜洛克、大约克、长白、哈白进行二元或三元杂交的杂种猪,种猪覆盖率达到90%以上;猪舍按统一设计标准的规格模式建成;冬季塑膜覆盖,光照透明、冬暖夏凉,实现率100%;饲喂全价配合饲料,按统一全价配合饲料配方配制,浓缩料要保质保量,肉料比下降到1:3.5~4;饲喂方法,生饲干喂喝凉水;时刻按饲养管理规程操作;畜禽防疫灭病要按统一免疫程序进行,猪入栏前要防疫注射、驱虫、灭癞、阉割,推广这项配套技术,全市落实2万户,年出栏商品肉猪114万头,达到标准是:育肥6个月龄出栏体重100公斤左右,瘦肉率50%以上;蛋鸡、肉鸡、奶牛、肉牛、羊等都采用相同模式的综合配套技术,均取得明显成效。推广蛋鸡高产综合配套技术落实9 000户,饲养蛋鸡950万只,平均单产达到240枚、蛋料比为1:2.5;推广肉鸡高产综合配套技术落实2 500户,出栏肉鸡2 050万只,效果:肉鸡7周龄出栏平均体重2公斤,肉料比为1:2.3。推广奶牛高产综合配套技术落实1.68万户,饲养奶牛5.7万头,效果:奶牛群体单产4.6吨、乳脂率3.O。推广肉牛快速育肥综合配套技术落实1.31万户,出栏肉牛27万头,效果:育肥期70~100天、日增重1.5公斤以上、出栏体重450公斤以上。推广羔羊当年育肥综合配套技术落实2 600户,出栏肉羊11.3万只,效果:6~8月龄出栏体重30公斤、成活率90%以上。 国家农业部"九五"期间科技计划要求项目:实施核心场和牛、猪、蛋鸡的良种覆盖率达到100%、生产性能提高15~20%、猪出栏率达到150~160%、入舍蛋鸡死、淘率降到15%以内。全市已经分别提前实现100%、17%、160%和12%以内的目标。畜牧业科技攻关项目9个,有1项通过课题鉴定,2项在准备鉴定,"奶牛胚胎移植"课题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科技教育以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技术培训为主,印发科普材料,并与科技大集相结合普及科学技术。市畜牧局新建立市畜牧兽医技术培训中心,形成市培训业务领导、区和县(市)培训师资、乡(镇)和村培训业务骨干、畜禽饲养场、户的培训网络。全市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439期,培训区、县(市)、乡(镇)专业技术人员3 000余人(次)。受教育面达到:规范饲养户5万人(次)、养殖户30万人(次);发放科技资料6万余册;绿色证书教育培训2 300多人;报纸、杂志等刊物登载畜牧、兽医、饲料、科技等专业性文章40余篇。(刘玉梅 李宏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