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 管 理 第八章 科 研 第一节 粮食科技成果 一、粮油加工科技成果 1956年,公私合营兴东制油厂曲家茂等人,先后将压油机直接增加压力改为用助压器提 高压力;安装蒸炒器,淘汰蒸汽大锅;安装暖豆箱,淘汰了用火炕烘降大豆水份;将人力削 饼改为饼边机自动削饼;并按照输送物料的不同,改革安装了不同的传送设备。还将人工 (2人)抬饼盘运胚饼工艺改为链条输送机运胚饼,提高劳效1倍。将双圈用油包草垫底改单圈 有孔的薄铁板垫底,一次预压、上垛成功。这一改革使每百斤大豆出油率由过去12%提高到 12.8%,每块豆饼成本降低0.12元。 1957年,公私合营同成和制油厂、兴东制油厂采用冷榨新工艺,出油率一般为9.39%, 最高达10.23%,保证了市场豆腐原料的供应。哈尔滨砂轮厂姜延宏等研制成碾米3号砂轮 (米机配套部件)。 1965年,市粮食机械厂陈丕光与粮食部粮油工业局工程师张光旭合作,研制成功一节砂 辊碾米机,使小米、高粱米、玉米 ![]() 茂与省粮食学校唐新元自行设计研制成功新型沸腾式烘干机,比塔式烘干机造价降低3倍, 耗煤量降低三分之一,每小时大豆干燥强度提高6倍。1974年,市粮油机械厂王德跃等研制 成功T215型1号与P215型2号横式米机。前者适于玉米脱皮,后者适于玉米破 ![]() 用,又可结合联用。 1977年,哈尔滨市粮食局制油厂曲家茂研制成功葵花籽脱壳机,脱壳量由过去的20吨 日,提高到120吨/日,工艺简单,操作方便,且基本无尘,在东北、华北、西北"三北" 地区普遍推广。1978年,第五制粉厂和香坊粮食加工厂制粉车间技术人员研制成功小麦特制 粉和标准粉联产新工艺,在生产标准粉的同时提取15-25%的小麦特制一等粉,此后为全市 各粉厂所推广,结束了哈市供应精粉长期靠"南粮北调"的历史。1979年,市粮油机械厂邢 书汉研制成功YPY-11型液压压饼机。市粮食局粮价检验室、工业处与综合计划处工程技术 人员设计成功玉米统筹加工新工艺,既提高了食用玉米面质量,又提高了经济效益。 1980年,市粮油机械厂工程技术人员研制成功NL-30型立式米机。这种米机一机多能, 颇受用户欢迎。1981年,市粮食局工业处李洪祥研制成功玉米胚榨油新工艺,获市科技成果 一等奖;张连和与八区制油厂工人研制成功全炼玉米胚油,远销新加坡、香港等地区。至 1982年,全省有62家制米厂推广应用哈市玉米统筹加工新工艺,使玉米胚含量由5%降到3%, 玉米 ![]() 奖,1983年黑龙江省科技成果推广三等奖。1983年,市粮油机械厂研制成功ZCCΦ210×型蒸 炒两用锅,投入使用节能效果好,年创利30万元。1984年,市粮食局工业公司孙仲云与第五 制粉厂陈明才、孙立 ![]() 1987年,市粮食研究所与哈尔滨面粉厂工程技术人员研究提取小麦胚的新工艺。1990年, 市粮油机械厂陈广洲、祁友慧研制成功MT-PW31×150型玉米脱胚破 ![]() 二、粮食储藏科技成果 1969年,市粮食局检验室科技人员进行战备"7001"与战备"6002"关于战时安全储粮 课题的研究,为粮食能否在战争期间安全储藏提供参数。1972年市粮食研究所与香坊粮库、 顾乡粮库科研人员,完成地下8米低温粮食缺氧试验,为地下长期安全储存粮食积累了数据。 1975年,市粮食研究所与香坊粮库科技人员对商业部下达的"玉米露天囤积安全保管相对水 份"课题进行试验性研究,先后将700余万斤混种玉米干燥到安全水分,分别做囤,试验后 提供了玉米储藏可以安全过夏的数据。 1977年,市粮食研究所与香坊粮库科技人员共同完成100千瓦高频粮食烘干机的研制, 取得粮食降水明显效果。被国家经委、商业部、四机部列入电子应用发展计划。1978年,市 粮食研究所与哈医大卫生系共同完成无烟煤直接烘干粮食对大白鼠机体危害的研究,这项成 果应用后,对防止粮食污染起参考作用。 1980年,为落实粮食部提出的"粮油微生物区系分布及演替规律研究"课题,市粮食研 究所与省粮食学校、辽宁省粮食学校、吉林省粮食科研所、长春市粮食科研所科研人员等共 同完成高水分玉米微生物(带菌)含量及产菌原因的调查,为防止或减少玉米含菌量提供了 科学数据,填补国内粮油微生物区系一项空白。省粮食科研所、省粮食局仓储处与八区粮食 仓库科技人员共同研制成功QSR-Ⅰ型汽车散装粮食运输、卸车、入仓、烘干、储存与加工 运输线,基本实现卸车机械化,具有省内先进水平,并在大型中转粮库推广应用。 1981年,市粮食研究所科研人员在香坊粮库完成利用干海带与小麦、玉米、大豆进行混 储降水试验,为海带储粮具有保鲜、杀虫、抑蛾、无污染等特点提供了数据。为落实"全国 太阳能利用河南现场会议"精神,市粮食研究所孙志峰对高水份谷物利用太阳能降水及安全 储藏进行小型试验,得出22-23%高水份谷物,利用太阳能散热器就可以使其达到安全水份 的理论数据。即采用裙式黑白塑料薄膜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干燥米物,中式包装40吨玉米在3 -9月份每小时加热空气5000立方米,提高空气温度10℃,能干燥各种粮食,不受污染,比 自然干燥效率提高3倍左右,1982年获哈尔滨市科技成果三等奖。孙志峰等完成不同粮食混 合储藏技术的研究,延长了粮食保管期。哈尔滨第三空调机厂、黑龙江商学院等研制成功LDI -16型移动式粮食低温储藏机,低温储藏粮食,防止粮食霉变,获市科技成果三等奖。八区 粮库与第三空调机厂工程技术人员等完成LPT-18型移动式粮食低温储藏机及低温储粮应用 技术的研究,可使温度较高的粮食快速降到安全温度,还可用于水果、蔬菜的低温储藏,1983 年,获市科技成果三等奖。1984年,香坊粮库粮食研究所于德林研制成功大米降水新工艺。 一次降水达到安全水分,保持大米新鲜度,也可以用于小麦、高粱、大豆等粮食的干燥。八 区粮库王际胜等研制成功BL-A1型电控自动秤,提高了称量精度,计量准确度达到国内先进 水平。王际胜还与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陈文友等研究成功数学式粮温巡测系统。在冬季- 30℃情况下,仍可工作,巡测点数为408点,为寒冷地区立筒仓储粮提供了有效的测温技术, 获1984年哈尔滨市科技成果三等奖。八区粮库王际胜、陈道权等研制成功BL-I型电控气动 秤。这一衡器是粮食储运、加工等生产进程中固定自动秤,可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省人力、 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数量精度、计量准确,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获1984年哈尔滨市科技成果 四等奖。 1985年,市粮食研究所针对虫粮情况,经过367次试验,研究成功无毒、高效杀虫剂- 8411熏蒸剂。此项成果对米象、玉米象、绿豆象、拟古盗、大古盗、粉虫、麦蛾、日本珠甲、 印度谷蛾等粮虫有较强的灭杀作用,对人、畜无害。于德林针对粮库粮食流通作业混乱情况, 1985年研究出《粮库场内粮食流通"四四一布化"技术》,获省粮食局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获1987年市优秀成果奖。1989-1990年于德林还撰写《自然冷冻"低温型"贮粮技术探讨》 和《粮堆"积温"初探》论文分别在中国粮油学会贮存专业学会、第二次学术交流会和《黑 龙江省粮油科技》(1990年第2期和第4期)刊物上发表。 三、粮油食品科技成果 1981年,市粮食研究所王祥祜(以下市粮食研究所人员均只写姓名)利用脱脂浸出豆粕 研制成功有机酸清凉饮料--金波汁,荣获黑龙江省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许光奎等利用金 波汁副产品提取水溶性蛋白,研制成功中酸性蛋白乳饮料。市粮食局工业处和八区制油厂工 程技术人员研制成功大豆组织蛋白(俗称人造肉)、是一种植物蛋白质含量很高的营养品, 获哈尔滨市优秀科技成果奖。 1982年,王祥祜等研究成功从脱脂芝麻中制取浓缩蛋白。这种浓缩蛋白用于饮料、糖果、 糕点等食品中,可提高色、香、味及营养成份,增加蛋白质2倍。1983年,许光奎、王祥祜 等完成了分离大豆蛋白中间试验,为从脱脂大豆粕中提取分离蛋白提供了可行性工艺。 1984年,韩北琦等研制出饮料中低聚糖转化新工艺,为进一步开发大豆饮料工艺提出新 路子。1985年,市粮食研究所完成大豆浓缩蛋白,蛋白乳和清凉饮料综合利用的中间试验, 为大豆制品综合系统开发找到新途径,获市科技成果二等奖。张君等研制成功绿豆汁、绿豆 羹,为开发绿豆系列饮料食品增加了新品种。陈蕤等研制成功MT-84面包添加剂,可使面包 组织均匀细腻,体积增大,弹性好、松软适口、抗老化、保鲜时间长等特点,具有推广应用 价值。 1986年,罗文库等研制成功HL发酵型专用小麦粉,产品质量及性能填补了国内空白,为 面粉业开发新产品提供了依据。孙志峰等研制成功枣泥红小豆豆沙粉,安全卫生,富有营养, 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为工厂生产提供了可行性生产技术。1987年,潘伟等研制成功多肽泡 沫饮料,大豆乳清凉饮料,大豆蛋白羹和大豆发泡粉的联合工艺,为解决大豆蛋白清凉饮料 不易充气和容易沉淀的难题,提供了新工艺、新技术。李桂兰等完成大豆积粒、浓缩磷脂的 小型试验,提出《高纯度大豆磷脂和高纯度大豆卵磷脂研究试验论证报告》,为大豆高纯度 磷脂开发提供了技术性依据。 1988年,市粮食研究所科研人员完成了"清型植物蛋白饮料专业标准"的草拟工作; 1989年3月,商业部下发(1989)商科字第6号文件批准其于10月1日起实施。为此,获省粮食 局科技成果一等奖。 1990年,韩北琦等研制成功谷物膨化小食品"OK贝贝"。该小食品营养丰富、幼儿喜食, 为国内首创。此成果已转让佳木斯并投放市场。李世平、肖珈等研制成功高蛋白玉米粥方便 食品,在佳木斯市投放市场。陈蕤等研制成功馒头专用粉,发酵时间由40分钟减少到20分钟, 节省时间2倍多。张宏诚等研制成功油条疏松剂,业已转让投放市场。12月,池应浩与张君 等先后研制成功金波牌Ⅲ型面包添加剂与蛋糕添加剂。张君等还研制成功麻花添加剂,特点 为发酵时间短,麻花口感好。陈蕤等,又研制出FH-01面包改良剂,该成果经厂家使用,年 获利达10万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