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社会历史演进 第九章 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第三节 国民经济初步好转和新的“冒进” 中共中央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文化大革命”社会动乱以后,人民群众被长期压抑 的生产建设积极性被释放出来,以高涨的热情,争时间、抢速度,夺回“文化大革命”造成的 损失,经济社会形势有了初步好转,工农业生产有了恢复性发展。1978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 到3.088亿元,工业总产值48.854亿元,其中,轻工业产值19.72亿元,重工业产值29.134亿元。 企业经济效益回升,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达到或超过历史最好水平。盈利企业增加,亏损企业减 少。盈利企业利润总额4.45亿元,盈亏相抵后的利润总额4.04亿元,百元产值利税率、全员劳 动生产率等都有提高。农业生产也稳定发展。农业机械总动力已达25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20 44混合台,小型拖拉机1655台,农用载重汽车407辆。在462.7万亩耕地中,机耕面积已达255 万亩,占55.1%,有效灌溉面积达46.3万亩,农村用电量达1.17亿千瓦小时。全社会新增固定 资产4.34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达73.2%。财政收支状况好转。收入回升,1977年、1978 年分别比上年增长13.7%、20.6%。整个经济社会进入正常轨道运行。但是,思想上的拨乱反 正没有进行,风行10多年的“左”的思想影响仍然存在。特别是中央领导思想上的“左”的思 想表现,在经济发展速度和建设规模上,提出不切实际和过高的口号和目标。1977年,时任中 共中央主席的华国锋就提出“全面跃进”、“大大加快国民经济发展步伐”、“搞十来个大庆”、 “到1980年建成我国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基本实现机械化”的要 求,“大干快上”。省委也提出“在原有13个大寨县基础上,再建10个大寨县和13个大寨农场, 粮食产量上“纲要”(即平均亩产400斤以上),到1980年,全省1.2万个企业有50%达到大庆 式企业标准。并提出“一个国民经济全面跃进的新局面正在形成,要真正站在运动前面,组织 好国民经济的新跃进”。在“新跃进”的影响下,1978年1月26日,哈尔滨市召开工业学大庆会 议,提出更广泛深入地开展工业学大庆,普及大庆式企业的群众运动。2月14日,又召开哈尔滨 市农业学大寨会议,提出加速郊区蔬菜、猪禽两个基地建设的目标。随后,新建企业工程、地 下战备工程、街路改造工程等基本建设项目纷纷上马开工,基本建设规模急剧扩大,投资猛增, 超出了国民经济的承受能力,也使农轻重的比例关系,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再次严重失 调。1978—1979两年,哈尔滨市基本建设投资4.47亿元。其中,农业3277万元,占7.3%,轻工 业7887万元,占17.6%,重工业3.34亿元,占75.1%。1978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中,农业产 值仅占5.9%,轻工业产值占38%,重工业产值达56.1%。由于经济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长期没 有解决,生产、建设、流通各个领域经济效益低,投入多、产出少的问题比较严重。到1978年, 全市还有304个企业亏损。许多企业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低于历史最好水平。流通领域渠道不 畅,环节多,周转慢,商品物资过多积压。由于经济发展的缓慢,且又城市人口自然增长过快, 这又带来劳动就业难的社会矛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