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行 业 第六章 名店选介 第二节 同记商场股份有限公司 同记商场是哈尔滨历史上建店较早的百货商店之一,其创始人武百祥,1901年来到哈尔 滨,摆摊床,做小生意。1903年与人合资在傅家店开办一小店,取名“仝记”。1907年武百 祥独资经营,改名“同记”。1913年,同记在本埠已建立起初具规模的商店和工厂,并在齐 齐哈尔市和巴彦县设立支店,当年,哈尔滨同记改为总号。1921年在傅家甸开设支店——大 罗新环球货店。1927年在道外正阳街新建楼房,同记移址于此称同记商场。1929年,同记盘 进了益丰源,开设了大同百货商店,至此,同记在哈尔滨商业中心区不出300米的地段内, 拥有三座大型百货商店,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在同业之间展开了激烈竞争。当时同记拥有的 企业有同记商场、大罗新货店、大同百货商店、同记总号批发部、大罗香食品厂、同和新成 衣店、天津鞋铺,店员、工人2000余人,资本金上海规银175万两,年纯利上海规银32万余 两,形成了“商工并举、工商联营”的联合企业格局,在哈市商界踞首屈一指地位。哈尔滨 沦陷后,同记仍维持经营,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伪政权实行了严酷的经济统制,同 记的经营每况愈下。1942年,同记工厂因卖混纺呢料,触犯了经济法,迫使工厂倒闭。1943 年大罗新货店二三层楼营业关闭。1944年同记商场歇业。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这一闻 名中外的工商联合企业已奄奄一息。 1946年哈尔滨解放后,同记开始复苏,并迅速发展。同记复业后,经营商品500种左右, 到1949年,年均销售额3000万元(东北流通券)。 同记商场在20世纪50年代前,经营管理独具特色。在商品经营上,以“全”、“新”制 胜同行,货源来自全国各地以及日本、德国、意大利、波兰、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在商品购 进上,把关严格,不进劣质商品,不进倒流商品,看样进货。在销售上,以簿利为原则,明 码标价,主张“童叟无欺”,注重商业广告宣传作用。在服务上,坚持“和气生财”原则, 订有严格的柜台纪律,提倡店员与顾客广交朋友,实行送货上门和函售,商品售出后,负责 保修、保换、保退。在企业管理上,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对商品管理订有严 格的验收、出入库、盘点制度;对财务及财产管理,率先实行“簿记帐”管理制度;对人事 管理订有严格的用工及辞退制度。在工资待遇上,实行按职务、工种分等分级,年末实行分 红,每年都有增薪机会。在生活待遇上,商场设有同仁医院、理发室、浴池,职店员可免费 享用,职店员的缮食标准高于同行业,并设有俱乐部、运动场、图书室,供职店员活动的场 所。在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政策期间,商场提出申请,经市人民委员会 批准,于1955年11月28日,实行了公私合营。合营后,商场面积从1485平方米增至1685平方 米,经营商品6000余种,人员202人,年销售额428万元,实现利润22.6万元。1966年9月, 转为国营,当年销售额477.5万元,实现利润25.1万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同记原营业楼房拆除重建,1984年5月10日重新开业,新建 的同记大楼营业面积3700平方米,人员457人,当年销售2276万元,实现利润53.7万元。随 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同记商场借鉴北京天桥商场股份有限公司的经验,结合同记商场的 实际,经哈尔滨市政府批准,于1987年3月28日,实行股份制,成为哈尔滨市第一家商业股 份制企业。实行股份制后,扩建营业室1600平方米,经营品种增加到1.5万种,人员645人, 当年销售额5464万元,比1986年增长23.4%,实现利润254万元,比1986年增长17.1%。 1990年,销售额7109万元,实现利润267万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