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管 理 第八章 职工队伍与职工教育 第一节 职工人数 哈尔滨早期窑业工人,大多数来自山东、河北。据《哈尔滨经济资料文集·哈尔滨的制 砖业》载:1931年哈尔滨有砖窑82座,工人约有2000多人,石灰窑8座,工人82人。 1935年,日本人开办哈尔滨洋灰股份有限公司。至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投降,水泥 制造业有工人629人。 哈尔滨解放初期,砖厂、水泥厂陆续恢复生产。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有职工1083 人。新华窑业公司有职工400余人,阿城玉泉白灰厂有职工近90人。 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1955年哈尔滨砖瓦制造工业得到发展,在哈尔滨太平区东 风镇荒山一带相继建起12个砖厂,工人大幅度增加。1958年末,职工有3552人。 1958年,哈建材行业职工人数骤增。哈水泥厂职工3146人。同年,哈建筑工业加工厂开 始投产,有职工1378人。 在“三年调整”时期,哈水泥厂与各砖厂职工有所减少,1963年哈水泥厂职工1754人, 精减了1392人;砖瓦制造业有职工1362人,精减了2140人。 “文化大革命”期间,建材行业人数逐年有所增长。1966年职工8236人,1976年11143 人。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随着大批知识青年返城,各企业兴办了“生活服务公司”, 安排一批返城青年。至1979年,哈市建材工业系统职工为15449人。“七五”计划期间,哈 市建材工业职工人数相对稳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