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砖 瓦 第一章 砖瓦原料 第二节 利废内燃原料 一、炉灰渣 60年代初,市第一、第二、第三制砖厂学习借鉴外地经验,试用废炉灰渣掺和粘土作砖 瓦原料,取得成功。1967年,利用炉灰渣掺和粘土焙烧红砖工艺,在哈市国营砖瓦制造厂全 面推广。至1990年,废炉灰成为焙烧砖瓦原料之一。 炉灰渣,属硅酸盐类(硅铝氧化含物),含碳10%左右,并含25—30%热能,热值一般 在1000—1500千卡/公斤之间。用炉灰渣掺和粘土制成砖坯,砖坯在焙烧过程中坯体内的炉 灰渣本身内燃。人们又把这种砖称作“内燃砖”。实验证明,在粘土中掺入1吨炉灰渣,可 相当于200公斤煤的能量。每10000块普通粘土砖焙烧用煤723公斤,而每10000块掺入炉灰渣 的内燃砖只需煤423公斤,与普通粘土砖相比,可省煤300公斤。另外,还有节土、利废等优 点。 二、粉煤灰 1985年,市建材局科技处工程师常勇伦与市第五制砖厂技术人员、老工人共同用粉煤灰 作原料试制红砖,焙烧成功。同年秋,市建材局在所属砖瓦厂推广了粉煤灰内燃砖的焙烧方 法。1986年,用粉煤灰做红砖原料的新工艺获哈尔滨市科委“科技进步奖”。 粉煤灰,是发电厂烧煤发电时排放出来的废弃物。粉煤灰的化学成分、性质与炉灰渣基 本相同,可直接掺入粘土中,省工、省时,还有节土、节能、利废的优点。焙烧的成品特点: 砖面平整、角棱直;砖色纯正,微有光泽;击打声音清脆悦耳。另外,用粉煤灰作制砖瓦原 料,为哈市消除了一大公害,为哈尔滨热电厂解决了难题。在1985年以前,哈尔滨热电厂多 年积累的粉煤灰堆积得像小山一样,严重污染环境,危害人们健康,社会反映强烈。市第五 制砖厂用粉煤灰作制砖原料后,解决了哈尔滨热电厂的污染问题。哈尔滨热电厂承诺常年无 偿用车将粉煤灰运到砖厂。 三、废垃圾 1980—1986年,市房地局制砖厂技术人员先后三次试验利用生活垃圾代替粘土焙烧红砖 取得成功。第一次试验生产红砖3万块,第二次试验生产红砖5万块,第三次试验生产红砖20 万块。经检测,垃圾砖的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 利用生活垃圾作为生产红砖的原料要经过挑拣,除去玻璃、塑料、铁铝等不能腐殖质化 的物品,余下的残土、菜叶果皮、树叶木屑、煤灰等物,经2—3年时间的陈腐,成为腐殖质。 这种经微生物分解转化重新合成的腐殖质,才可作制砖的原料。经化学分析,陈腐垃圾的化 学成分与粘土成分基本接近。 此外,据市房地局制砖厂对陈腐后垃圾的工业分析数据反映:垃圾废物中挥发物较多, 挥发份高达80.96%(固定碳为8.27%),计算发热量为4741千卡/公斤。此热能量可作 燃料,在砖坯体中起内燃作用。 用垃圾作原料,其配比为:粘土占50—60%(重量比),陈腐垃圾占30—40%(重量比)。 用生活垃圾制砖,对消除环境污染、促进城市的文明建设有积极作用;在经济效益上, 其收益也是非常可观。市房地局制砖厂在试制垃圾砖之后,做了经济分析。在分析资料中记 载:用垃圾作制砖原料,“年产5000万块红砖,年可耗用垃圾14万立方米,可节省粘土7万 立方米,可省资金24.5万元。除消耗费用,可净获利润16.5万元,每年可节约原煤500吨。” 如“以哈尔滨市计算,若每年排放90万立方米垃圾全部用来制砖,可生产红砖3200万块, 可创产值1300多万元,可节约资金157万元,可少毁田地300多亩,减少垃圾堆放场地30万平 方米,可节省原煤3万多吨。” 市房地局制砖厂用生活垃圾作原料烧砖,是哈尔滨砖瓦史上的创举,它突破了只能用粘 土制砖的常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