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塑料制品 第二章 农用塑料制品 第一节 塑料薄膜 一、聚氯乙烯压延薄膜 1966年,市人民委员会投资43万元,扩建哈塑料二厂厂房,购买压延薄膜生产设备。19 67年正式生产聚氯乙烯压延薄膜,产量稳步增长,当年生产662.7吨。1975年达1177.24吨。 1977年达1643吨,实现利润32.8万元,上缴税金20万元。 1984年,在不断完善技术装备的同时,工厂自筹资金6.2万元,购置1台SY—T型2500四 轮压延机,提高了生产能力。1980—1990年共生产聚氯乙烯压延薄膜18702吨,全厂实现利 润912万元。 另外,生产聚氯乙烯压延薄膜的企业还有市塑料十二厂。该厂于1985年购置1台SY—T型 1730四轮压延机,当年投入生产,年产聚氯乙烯压延薄膜1067吨。1990年,年产量提高到 1209吨。 二、聚氯乙烯吹塑薄膜 1963年,哈塑料二厂试制成功聚氯乙烯吹塑薄膜,投入小批量试生产。1964年正式投产, 年产量108.64吨,1965年提高到272.6吨。 1964年,东光塑料厂采用粉料直接生产工艺进行小批量生产,年产量80吨,1965年提高 到140吨。 由于聚氯乙烯吹塑薄膜的生产工艺复杂,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较多,技术不易掌握,生 产厂家逐步转向聚乙烯吹塑薄膜生产。1977年,全市停止生产。 三、聚乙烯吹塑薄膜 1964年,东光塑料厂开始试制聚乙烯吹塑薄膜,当年生产126.5吨,实现工业总产值 237万元,利润24万元。1965年,产量提高到139.7吨,实现工业总产值423万元,利润28.7 万元。 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产量逐年增长。1972—1980年,总产量为6458吨,平均每年 递增率为12.5%。 1982年,哈尔滨市塑料五厂(简称市塑料五厂)技术人员采用低密度聚乙烯同线性聚乙 烯共混的方法生产农用薄膜,提高薄膜的拉伸强度和抗冲击能力。后又在低密度聚乙烯原料 中加入助剂,提高薄膜使用寿命和保温性能。 1984年,市塑料五厂投资146万元人民币,引进农用地覆膜设备,年生产能力达3000吨。 1987年,市塑料五厂投资662万元人民币,从意大利引进了超宽幅双层共挤挤出机组, 生产18米超宽幅聚乙烯大棚膜,1988年试车投产,年生产能力达6000吨。由于销量所限,19 90年生产1934吨,实现工业总产值2572万元,利润153万元,税金105万元。 1990年,哈尔滨塑料工业公司系统共生产聚乙烯吹塑薄膜5589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