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工具制造业 第一章 刃 具 第一节 复杂刃具 一、齿轮刀具 齿轮刀具主要包括齿轮滚刀,镶片齿轮滚刀,蜗轮滚刀,指形铣刀,盘形,碗形、筒形 直齿轮插齿刀,斜齿插齿刀,弧形齿圆锥齿轮刨刀,直齿伞齿轮侧刀,透平齿轮剃齿刀等, 主要由哈一工具厂生产。1950年,根据上级指示,参照苏联技术资料,试制英制和公制两种 系列的齿轮滚刀,并逐渐由英制转为公制。1951年,由老工人赵鹏声、刘仁举等用苏联的K9 6型铲床试制出国内第一把磨齿齿轮滚刀。1952年,用苏联制造的平面磨床,试制出第一批 直齿伞齿轮刨刀。1953年,在苏制5831磨齿机上,试制出M3直齿盘形插齿刀。1954年5月, 由老工人黄其芳在苏制K96铲磨床上,试制出第一把A级齿轮滚刀。从此,齿轮滚刀在精度上, 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当年,还试制出国内第一批M12镶片齿轮滚刀,这是国内制造大模数齿 轮滚刀的开始。 1954年,适应国内汽车、拖拉机生产的发展,哈一工具厂参照苏联的技术资料,开始试 制精度高、加工难度大的弧形齿圆锥齿轮铣刀。1957年,试制成功312铣刀。1958年,试制 成功12"铣刀。此后,弧形齿轮铣刀发展成为系列产品。 随着国内工业的发展,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哈一工具厂研制特殊齿轮刀具。1959年,试制 生产了单圆弧齿轮滚刀。1959年,为齐齐哈尔富拉尔基重型机器厂加工5米大齿轮试制出M42 (直径500×500毫米)镶片齿轮滚刀。1962年,为专业齿轮厂,汽车、拖拉机行业和军工厂, 试制了TC型摆线等高齿圆锥齿轮铣刀,其齿形极限偏差仅为±4—61毫米,提高了齿轮加工 精度,在国内一直是该厂的独家产品。 从1959年开始,哈量具刃具厂也生产齿轮刀具。60年代以后,哈一工具厂陆续试制成功 多头蜗轮滚刀,双A级高精度齿轮滚刀,3A级高精度齿轮滚刀,单、双圆弧齿轮滚刀,链轮 滚刀等特型齿轮刀具。1964年,为给煤炭部引进西德劳伦斯公司SHN12型插齿机配套,试制 生产了赛克斯插齿刀。1971年,哈二工具厂开始生产齿轮滚刀和盘形直齿插齿刀。 1978年,哈一工具厂试制成功了新结构71″2弧齿伞齿轮铣刀。此前,汽车行业曾准备 从国外全套引进设备和技术。该刀具试制成功,标志着国内刀具制造又达到了一个新水平, 为国家节约了外汇。 “七五”计划期间,为配合国内汽车工业提高加工齿轮的精度,哈一工具厂引进了美国 格里森公司的设备和技术,开始生产齿轮刀具的换代产品——格里森铣刀。这种刀具投产后, 使国内汽车齿轮在加工精度上跨进了国际80年代的先进水平。 至1990年,共生产齿轮刀具378万件。哈一工具厂生产的镶片双圆弧齿轮滚刀、直径180 毫米中硬齿面剃齿刀,获国家经委新产品金龙奖。 二、拉削刀具 拉削刀具,分圆形和方形两个系列。圆形拉刀,包括圆、花键、多键、渐开线、内径定 心、螺旋拉刀等;方形拉刀,包括键、槽四方、六方等。此外,还有各种特形拉刀,如叶根 拉刀,洞孔拉刀、螺纹拉刀,以及根据加工件形状设计的各种成型拉刀。 哈一工具厂是国内最早生产拉刀的工厂。1952年9月,技师李德勋,在苏制360拉刀磨上, 试制出国内第一支矩形花键拉刀。从此,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拉刀的历史。70年代初,哈二 工具厂也开始生产拉刀,但由于技术、设备等原因,生产4万支后停产。 矩形齿花键拉刀 这种拉刀分4键和6键两种。1952年,哈一工具开始试制矩形花键拉刀, 1953年投入小批量生产。生产范围4—6键,拉削工件长度10—80毫米之间。还试制生产了圆 拉刀、圆推刀、花键推刀等。 1957年,建成拉刀车间,花键拉刀投入大批量、多品种的生产。相继试制成功8键、10 键、16键多键拉刀。 1958年,根据兰州石油化工机械厂的需要,试制成功直径230毫米的10键镶齿式花键拉 刀。 1959年,在工具研究所的配合下,试制出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综合轮切式圆拉刀,提高 了拉削性能,缩短了拉刀长度,保证了拉削件的精度和光洁度,这种结构已在全国普遍采用。 1964年,为适应机床工业发展的需要,改装并精修了花键磨床,试制出精密级花键拉刀 (28×24×6—90×80×20),精度较原标准拉刀有很大提高。 键槽拉刀 这是一种最常用的方形单键拉刀。1954年3月,哈一工具厂开始试制。最初, 由于设备、工艺落后,保证不了每100毫米内平直度为0.01的技术要求。经技师赵明月近3 个月的研究,运用金属表面延展性的原理,对拉刀进行冷校直,解决了弯曲问题。这一校直 方法,同样适用于其它种类的拉刀校直,为拉刀大批量生产创造了条件。 成型拉刀 1957年,哈一工具厂为满足哈量具刃具厂生产游标卡尺的需要,试制了150 —300毫米共5种型号、12种规格的卡尺框拉刀。为满足哈轴承厂生产高精度轴承的需要,试 制生产了保持架拉刀。1958—1960年,为满足南京307等军工企业的需要,试制出加工雷达 部件用的成套组合式成型拉刀。1962—1965年,为满足哈尔滨第一机器制造厂生产军品的需 要,研制出结构复杂,工艺难度大,几何精度高的各种大型成型拉刀。 高精度叶根拉刀 1958年7月,根据哈汽轮机厂开发生产5万千瓦汽轮机的需要,哈一工 具厂在工具研究所的配合下,试制出组合式叶根拉刀。后因这种刀具形状落后,及组合后达 不到精度要求被淘汰。1963年8月,按照一机部下达的任务,为上海江南造船厂制造大型燃 气轮机试制成功三支一组叶根拉刀。1970年,为满足南京汽轮机厂生产2.3万千瓦燃气轮机 的需要,试制出两种型面复杂、高精度叶根拉刀。一种为枞树型(4支一组)叶根拉刀,一 种为猫耳型(7支一组)叶根拉刀。此种类型刀具,当今世界只有少数国家可以制造。 特型拉刀 80年代中,哈一工具厂通过技术改造,加工制造能力达到国际水平,生产拉 刀的工艺更趋完善合理,为哈汽轮机厂、上海柴油机厂、上海汽轮机厂、天津机车制造厂, 生产了多种型号的叶根拉刀。为陕西海红轴承厂,生产了航空精密轴承需用的斯贝拉刀等。 1983年,采用国际标准,为机床行业试制成功同心式内径定心矩形花键拉刀,填补了国内空 白,获一机部"春燕"奖。同年,上海机床厂从美国、德国引进低噪音内啮合齿轮泵,其关键 件是内齿轮。哈一工具厂试制成功内齿轮拉刀,满足了上海机床厂加工内齿轮的需要,填补 了国内空白。 哈尔滨市工具行业生产的拉削刀具占全国生产总量的60%以上。至1990年,哈一工具厂 共生产拉削刀具38万件。4×15×12×4-6-90×90×20规格的矩型花键拉刀获1983年国家优 质产品金牌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