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舞台艺术 第九章 地方剧 第一节 哈尔滨地方剧种沿革 1959年周恩来总理在东北三省文化艺术协作会议上提出:“要繁荣发展东北的文化,丰 富创造自己的地方剧种”之后,中共黑龙江省委即刻作出“关于创造和发展我省地方戏曲新 剧种的意见的批示”,黑龙江省文化局决定以黑龙江省民间艺术剧院地方戏队为基础,抽调 黑龙江省评剧团部分演职人员及艺术骨干,正式成立黑龙江省新剧种队,命名为“龙江剧”, 并确立以二人转、拉场戏为基础。为加强龙江剧的发展创造,1960年8月将新剧种队改为黑 龙江省龙江剧实验剧院。 1960年起,哈尔滨市先后从天津市移植来河北梆子剧种;从山东省济南市移植来吕剧种; 从浙江省金华专区移植来越剧种;从安徽省移植来黄梅戏剧种;从河南省移植来豫剧种。随 后又建立了哈尔滨市龙滨戏实验剧团和哈尔滨市木偶剧团等共计9个剧种的艺术表演团体。 仅据河北梆子、越剧、吕剧及龙滨戏等不完全统计,在60年代的头几年中创作和移植比较成 功的剧目84个,是50年代10年间创作剧目总和的1倍,现代戏创作剧目占其中的80%强,成 了哈尔滨戏剧舞台剧种繁多、剧目纷呈的壮观景象。一些戏迷夸耀说:“不出三里地,看遍 天下戏”。 60年代初,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精神和文化部“关于撤销 1959年以来新建剧团”的指示,外地移植剧种在哈尔滨市纷纷消失,吕剧于1986年撤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