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 主要生产厂家 解放以前,哈尔滨只有一些小作坊从事化铁、有色金属熔炼及加工。至40年代,已有10 余户小作坊从事小型钢材的生产。 解放以后,从50年代开始,哈尔滨电机厂和国营六七一厂等一批中直机械加工和军工企 业相继建立铸钢车间和铜材车间,为机械产品和军工产品提供原材料。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对冶金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自1956年以后,才结束冶金产品手工业作坊的生产方式,陆续 建立起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冶金专业生产厂。 1956年建成的东北轻合金加工厂是全国第一个大型铝、镁及其合金材专业生产厂。同年, 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由永昌盛铜炉等4家手工业作坊 合并成立的2个冶炼社成为铜、铅、锌有色金属锭的专业生产厂。1958年在“大办钢铁”运 动中,建立了哈尔滨轧钢厂、哈尔滨市有色金属冶炼厂和哈尔滨市东风冶炼厂等14个冶金专 业生产厂。 60年代,重点建设了哈尔滨稀土材料总厂、哈尔滨钢丝绳厂和哈尔滨钢厂。70年代,建 设了哈尔滨铁厂、哈尔滨带钢厂、黑龙江铝材厂和哈尔滨钨钼材料厂等10几个冶金企业。80 年代,建设了黑龙江铝箔厂,并相继建成阿城轧钢厂等10几个乡镇集体所有制的小型钢材生 产厂。1990年,哈尔滨特殊钢厂、阿鞍联营中型轧钢厂和哈尔滨铝加工厂建成投产。 至1990年,哈尔滨市共有冶金企业36个,占地总面积53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7万平方 米,固定资产原值122724.2万元,职工总数36080人,主要产品的年生产能力为生铁11.5 万吨、钢18万吨、铁合金1万吨、钢材101.51万吨、金属制品1万吨、铝镁及其合金材93380 吨、铜与铜材6200吨、钨钼材25吨、稀土产品1200吨。36个企业按专业分,钢铁企业25个, 有色冶金企业11个;按隶属关系分,中央直属企业1个,市机电冶金工业局所属企业15个, 其它局、区、乡镇所属企业20个;按企业规模分,大型企业1个,中型企业6个,小型企业29 个;按所有制分,全民所有制企业15个,集体所有制企业21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