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中国民主同盟哈尔滨市委员会 第三章 社会服务 第二节 智力支边、医疗服务 1987年,为贯彻民盟中央天津全国民盟咨询服务研讨会的精神,民盟市委会认真总结经 验教训,探索新路,扩大工作范围,提出“两条轨道,四支边”的方针(两条轨道:科技咨 询和办学;“四支边”:教育支边讲学团、卫生支边医疗团、科技支边咨询团、文艺支边演 出团),继续开展咨询服务工作。 一、智力支边 1988年10月,根据民盟中央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提倡一切有条件的盟员到落后 和边远地方去,到乡镇企业去,为‘四化’建设做出新贡献”的精神,民盟市委会主动与祖 国东北角的边陲城市同江市挂勾,开展智力支边活动。1990年4月,同江市制油厂领导来民 盟市委会,请求帮助解决改变水质问题。民盟市委会派出科技支边咨询团前往同江市。经过 实地勘查,发现当地生产用水呈红色。经化验,确认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尤其含铁量过高, 致使给水设备生锈,影响生产。在帮助制油厂改变水质的过程中,还对该厂有关操作人员进 行技术培训。同时,还为该市乳品厂解决设备更新问题。12月3—6日,由民盟市委会副主任 委员杨士颉、社会服务部部长刘惠深带队组成专家组前往同江市,对街津口乡渔业村的寒葱 沟进行实地考察,向中共同江市委提出《关于同江市渔业开发项目的考察报告》,建议在寒 葱沟帮助赫哲族村民开发一个千亩养鱼场,使他们从只能捕鱼向养鱼的生产方式过渡,改变 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民盟中央对此十分重视,拨款3000元,用做开展此项工作的经 费。同时,在暑假期间,民盟市委会派出中学先进工作者帮助同江市解决教育管理问题。盟 员杨树庄前往同江市为该市中、小学领导干部讲授《学校管理》。 二、医疗服务 1983年11月13日,民盟市委会组织两个医疗服务队共16人,由盟员南岗区红十字医院副 院长张景洲、道外区人民医院口腔科主任李阳斯分别带队前往南岗区红旗公社(乡)旭光大 队和道外区万宝公社(乡)后城大队送医送药,为212名农民看病。 1984年“六一”儿童节期间,民盟市委会组织医务界盟员为第六十中学附属幼儿园100 多名儿童检查身体,还去儿童公园为游园的儿童进行体检。 1984年10月10日,民盟市委会组织医疗服务队由民盟市委会办公室主任刘惠深带队,前 往南岗区榆树乡新乡大队开展医疗服务活动。协助大队卫生所医务人员对大队全体社员进行 健康普查,为卫生医疗服务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对重患者进行会诊和帮助联系住院治疗;并 为大队培训医务人员,留下一支“不走的医疗队”。同时协助大队制订改变卫生面貌的长远 规划。在医疗服务期间,医务人员自带干粮进行义务医疗,有时免费发放药品,帮助患者解 决买不起药品问题。从10—12月,医疗服务队4次前往新乡大队,接待患者700余人次。1985 年每月去两次,每次出诊各科医师8—10人,全年接待患者2000余人次,并及时处理许多疑 难病症。在1985年东北三省盟务工作座谈会上,民盟中央领导对民盟市委会组织医疗服务队 的经验给予表扬。 1986年4月,民盟市委会在道外区创办专科门诊,由民盟第四医院支部主委田宝杰和民 盟道外区卫生联合支部主委孟圣言负责。出诊医师主要是第四医院和道外区各医院的离退休 盟员。专科门诊设儿科、外科、针灸、神经内科、结石病、气管炎切割治疗、男子性功能障 碍治疗等。开诊1年来,切割治愈气管炎、哮喘患者达百余人。儿科夜诊开展输液治疗,对 缓解道外区儿科住院难的问题起了很大作用。到1987年末,共接待患者5000余人次。盟员、 第四医院外科主治医师李继琦,继承祖传中医秘方,潜心研究男性性功能障碍治疗。专科门 诊开设的男子性功能障碍咨询指导站,为全国首创,《人民日报》(海外版)曾予报道。 1990年,民盟市委会派盟员、副主任医师田宝杰、陈庆祥2人前往同江市,为该市医务 人员举办《心衰的诊断与抢救》和《肾衰的诊断与抢救》的专题讲座,受到该市医务人员欢 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