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饮食业

第一篇 饮食业

  哈尔滨饮食业包括饭店业和冷饮业,其兴衰起伏随城市经济的发展而变化。20世纪初,
随着中东铁路的通车和哈尔滨人口的增多,饮食业也随之兴旺起来。特别是20年代至30年代
中期,是饮食业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哈尔滨历史上的许多名店都是在这一时期创办的。据
统计,1937年,全市已有1270多个饭店。1938年后,由于物资供应不足,加之苛捐杂税繁多,
饮食业经营出现困难,大批企业倒闭。哈尔滨解放后,饮食业又重新活跃起来,1947年全市
饮食网点达到2162个。由于服务对象发生了变化,饮食业的网点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过去为
少数人服务的大型综合饭店减少了,而面向大众的中小型饭店增多了。在2162个饮食网点中,
小吃铺、煎饼铺就占1560个。1956年公私合营后,由于饮食网点大撤并,1957年全市饮食网
点下降到1455个。1958年受“大跃进”中“共产风”的影响和1960年的自然灾害,使饮食业
受到很大冲击。至1960年全市饮食网点已减少到266个,哈尔滨从此出现“吃饭难”问题。
“文化大革命”期间,饮食业遭到更大破坏,大部分服务项目被取消,强调“工农兵自我服
务”,饮食业处于哈尔滨有史以来的最低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使哈尔滨
饮食业重新获得了生机,饮食网点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1978年全市饮食网点576个,1980
年则达到3727个,到1990年已达到6932个,哈尔滨饮食业出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