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管 理 第一章 管理机构 第二节 行政机构 1956年2月,为适应社会主义改造高潮的形势要求,哈尔滨成立“中国饮食业公司黑龙 江省哈尔滨市公司”,归市商业局领导,主管饭店业和冰棍业。同时,成立市服务公司,归 市社会福利局领导,主管旅店、理发、浴池、照相、洗染等行业。饮食公司在各区设立饮食 管理处,福利公司在全市设立浴池、洗染、照相、旅店总店,理发设市管理部,各区分设理 发管理部。 1957年1月成立哈尔滨市城市服务局,下设饮食公司、福利一公司、福利二公司、福利 三公司,分别主管饭店业和冰棍业、旅店业、理发业、浴池业、照相业、洗染业。不久,福 利一、二、三公司撤销,合并为市服务公司。 1957年12月,哈尔滨市城市服务局改为市服务局,主管副食品和饮食服务业。原市饮食 公司、服务公司撤销,在市服务局内设服务处。各区成立区服务局,下设饮食和服务管理处, 领导各基层饮食服务企业。 1958年8月,市服务局并入市商业局,实行商业、服务、供销三合一。同时成立市服务 公司,主管全市饮食服务业。 1959年10月,第二次成立市服务局,领导道里、道外、南岗、香坊、太平、动力、平房 等7个人民公社服务局,以及呼兰、阿城、五常、双城、宾县、巴彦、木兰、通河等8个县服 务局,主管饭店、冰棍、旅店、理发、浴池、照相、洗染、修鞋、修表刻字、缝纫、电器和 金属器皿修理等行业。市内7个公社服务局下设47个分社服务中心店,中心店对本公社内的 所属饮食、服务、修理行业,实行综合领导。 1962年3月,哈尔滨市服务局划出修理行业和8个县所属服务公司。 1963年4月,各区成立饮食服务业分公司,普遍撤销总店,分公司直接领导各核算点, 加强按行业进行经济核算和企业管理。 1964年10月,市服务局撤销成立第二商业局。同时成立市饮食公司和市服务公司,对本 系统基层企业的党务、干部、业务、财务统一直接管理。两个公司都成立党委,设政治部, 饮食公司下属35个核算点;服务公司下属51个核算点。各区设饮食和服务管理处,是公司的 派出机构。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于1968年5月1日撤销第二商业局,1968年12月1日成立市饮食 服务公司革命委员会,归市革委财贸组领导。 1969年11月,成立哈尔滨市革命委员会商业局,各区成立商业服务局。1970年5月撤销 市饮食服务公司革委会,成立市商业局服务处。1971年成立市饮食服务公司,归市革委会商 业局领导。 1972年7月,市革委商业局划分为第一、第二商业局,同时撤销商业局服务处。10月, 各区商业服务局划分为区商业局和区服务局。 1973年6月15日,第三次成立市服务局,下设办公室、政治部(包括组织科、干部科、 纪检科、宣传科)、饮食处、服务处、组织技术处、计财科、劳动工资科、工会、共青团、 知青办。以后又增设教育科、集体办、物价科、卫生科。 1981年1月26日,成立市饮食公司(编制45人)和市服务公司(编制35人)。从各区上 收饮食公司和服务公司所属的34个企业。饮食公司有17个饭店:松滨饭店、向群饭店、老都 一处、北来顺、华梅西餐厅、福泰楼、朝鲜饭店、国营一饭店、三八饭店、道外饭店、龙江 餐厅、江南春饭店、站前饭店、中山饭店、香坊饭店、动力春饭店、太平饭店。服务公司有 8个旅社:尚志旅社、北方旅社、南滨旅社、国营一旅馆、景阳旅社、南岗旅社、三棵旅社、 红岩旅社;4个理发店:松花江理发店、哈尔滨理发店、红星理发店、北方理发店;3个摄影 社:哈尔滨摄影社、新中国照像馆、松花江摄影社;2个浴池:龙江浴池、国营一浴池。 1983年6月4日,撤销市服务局,成立哈尔滨市服务总公司,设党委(包括组织部、宣传 部)、纪检委、群团(工会、共青团)、行政(办公室、业务处、基层工作处、计划财务处、 人事劳资处、教育科)四部分。1984年7月,撤销市饮食公司和市服务公司,其所属企业由 市服务总公司直接领导。 1985年9月15日,撤销市服务总公司,9月20日成立哈尔滨市商业委员会,统管全市商业 和饮食服务业。同时成立市饮食公司和市服务公司,分别领导市属饮食服务业企业(松花江 旅社、北苑饭店除外)。 1988年5月成立哈尔滨饭店联营集团,为县团级,集团成员有:老都一处饭店、华梅西 餐厅、北来顺饭店、松滨饭店、福泰楼饭店、三八饭店、道外饭店、龙江餐厅。集团的8家 成员,家家都独立经营、都有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自主权,集团对成员饭店不提取任何费 用,没有平调。饭店联营集团只设1个办公室,有5名专职人员处理日常事务,总经理和副总 经理是兼职,平日仍管理各自企业,每周召开一次例会决定集团的大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