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机关、企事业档案 第三章 专门档案 第七节 教学档案 一、建立与发展 全国解放前夕,市第一中学和市第三中学建立了教学档案,至1949年,共有档案97卷。 1953年,市第十二中学建立了教学档案,分散在学校各部门保存。至1965年,又有市第六中 学和市第九中学建立了教学档案。“文化大革命”当中,教学档案建档工作受到影响。中共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哈市的教学档案工作加快了发展步伐。1980—1990年,先后有市第三 十中学、市第三十五中学、市第八中学、市第六十五中学、市第四中学、市第二十二职业中 学、朝鲜族第一中学、兆麟小学、哈尔滨师范附小、哈尔滨聋哑学校和哈尔滨工读学校等单 位建立了教学档案。全市16个建立教学档案的中小学共保存档案2812卷。 二、管 理 80年代以前,全市没有统一的教学档案管理规定。1981年,市第四中学建立了档案工作 人员岗位责任制、档案保管制度、立卷制度、档案借阅制度和档案室工作制度。1987年,市 第一中学和市第二十二职业中学在建立档案室的同时,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档案工作制度, 并且对档案材料进行了收集、整理、装订成册和排列上架等。5月,市教委、市档案局在市 第一中学召开全市、区直属中学档案管理工作现场会,推广市第一中学档案管理工作的经验, 研究和部署全市教学档案工作,加速教学档案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进程,使档案更好地 为教学、教研和培养“四有”人才服务。此后,全市建立教学档案的中、小学相继建立了相 应的档案管理、利用、保密、销毁和移交等项制度。1989年6月,全市职业中学开展档案工 作联检,并在市第二十二职业中学召开现场会,推广档案分类整理的经验。1990年,市第一 中学、市第三中学被评为市档案系统先进单位。 三、利 用 市第一中学、市第三中学、市第四中学、市第十二中学、市第六十三中学等单位,近几 年接待了省内外的很多单位和个人,出具了大量的证明材料,为利用者提供了干部使用、提 拔,评定职称和出国等问题的凭证和依据。1987—1990年,市第二十二职业中学接待查阅教 学档案人员达200余人次。市第三十中学1990年半年时间就接待查阅教学档案人员达100余人 次。教学档案对学校自身建设也发挥了很大作用,成为检查学校教学质量的依据和衡量教师 水平的标志,也是班与班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质量分析的依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