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 工业综述 【军工企业的"军转民"】 中直在哈尔滨的军事工业有10户企业,其中隶属航空航天工业部的有飞机制造公司、东安发动机制造公司、星光机器厂、风华机器厂、滨江电器厂5户企业;隶属兵器工业总公司的有第一机器制造厂、建成机械厂、松江电机厂、龙江电工厂、东光机械厂5户企业。共有职174 522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8 216人,占职工总数的10.9%;有固定资产原值160 788万元,净值88 880万元;企业占地面积28 064 179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3 907 893平方米;有各种高、精、尖设备181台/套。199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17 428万元,比上年增长34.6%,其中民品产值96 043万元,占81.8%,比上年增长34.9%;销售收入106 656万元,比上年增长34.8%,其中民品销售收入64 819万元,占60.8%;实现利税负10 252万元,比上年减亏2 052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5 758元/人,比上年增长75.8%;创汇3 53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30.4%。 近年来,在"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战略方针指导下,开始了"军转民"的第二次创业。先后研制开发出54大类、400多种民用产品,其中获国优、部优、省优产品称号和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的有18大类、30个品种。自行研制设计的运十二轻型多用途飞机,采用国际适航标准,获国家重大技术装备优秀项目奖和科技进步一等奖,取得英国适航当局颁发的CAA国际航证和国家民航局颁发的民用飞机生产许可证,并通过部优评审。由SH5水上飞机改制成功的森林灭火飞机,可在中型以上水库和水域起降,载水量8吨,15秒即可充满水箱,投放高度30~50米,可连续飞行8小时左右,在试验场地投水试飞成功。直升机取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单机适航证。截至1991年末,有28架运十二型客机和2架直升机出口。飞机制造公司先后研制成功卧式安瓶机、立式安瓶机、玻璃拉管机、胶囊分装机、抗生素粉针生产联动线等8种、10多个型号的医疗包装机械,被国家医药管理局确认为医药设备制造工程中心。微型汽车发动机获部优、省优产品称号。130系列新型号双排座客货两用汽车、松花江牌微型汽车多次获奖。风华机器厂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研制的华宇Ⅰ、Ⅱ型点、孤焊工业机器人,技术性能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多次参加国际机器人博览会展出,被安排到汽车焊接生产线上服役。新开发的高技术含量新产品还有JcJ5260GyQ型液化石油气罐、按美国DRESSEK公司标准生产的580平地机、预制保温管和塑料管材等,达到国际80年代水平,成为进口替代产品。 "七五"期间,投资19 800万元,对HRB-130汽车生产线、松花江牌微型汽车生产线、DA462汽车发动机生产线等4项进行技术改造,到1991年末完成投资额16 950万元,占投资总额的85.6%。有两项竣工投产,其中130系列双排座客货两用车年生产能力达到5 000辆,全部实现了国产化。松花江牌微型汽车年生产能力达到10 000辆,国产化率为100%。汽车发动机年生产能力为5万台。"八五"期间,10户军工企业的"军转民"技改项目有11项,总投资额25 550万元。其中列入省、市"一号工程"的"两车一机"(130汽车、微型汽车,发动机)项目、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工程机械"三机"(Wy25液压挖掘机、 DJU72A-H三支点打桩机、QUy50履带式起重机)项目等,可新增产值66 260万元,是"七五"期间的1.04倍,新增利税10 282万元,产值利税率可达15.5%。 军工企业"军转民"项目投入不足,流动资金紧缺,"七五"期间,10户军工企业的流动资金每年以12.7%的速度增长,只能靠贷款来维持生产。到1991年末,流动资金贷款多达101 846万元,占企业流动资金总额的79%,年付利息8 380万元,相当于这些企业销售税金的2.26倍。国家对军工企业采取了扶持政策,维持费和维护费已经到位。从1992年起免征预算调节基金、能源交通建设基金,再加上技改项目的陆续投产见效、挖掘企业内部潜力等因素,崛起有望。 (张积泰 程向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