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成人教育 第五章 社会力量办学 第三节 哈尔滨老年人大学 1982年,国家进行干部制度改革,实行退休、离休制度,一大批老干部、老知识分子、 老职工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为了使老同志“老有所学”和“余热发光”,在省市党委、政 府的重视和社会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1984年4月1日正式成立“哈尔滨市老年人大学”。 该校是继“山东红十字老年大学”(后改为山东老年人大学)之后的全国第二所老年人大学。 老年大学领导体制原是市办省助,1988年改为省市合办、以市为主。 哈尔滨老年大学有名誉校长1人、校长1人、副校长3人。下设教务教研处、教育辅导处、 教育科研部、办公室、企事业管理处、《老年学习生活》编辑部(办有《老年学习生活》杂 志)。还组办有松江职业培训大学、远东科技开发咨询服务公司、学校劳动服务公司、关心 下一代协会、三浴导引功协会、松柏艺术团、康而福健康事业服务站。老年人大学办学人员 由现职和聘任离退休人员组成,共52人;其中在职人员20人,聘用人员32人,有专、兼职任 课教师60人,其中专职4人,兼职56人。 老年大学在建校初期,以“学以致用,身心健康,延年益寿,余热发光”为办学宗旨; 1988年根据实践经验,改为“学以致用,健康长寿,保持晚节,老有所为”。为了体现办学 宗旨,教学内容本着因需施教的原则安排,突出实用性,立足于提高老年人身心健康,在教 学方法上是“讲、练、用”结合。 老年人大学面向全社会招收学员,招收具有相当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离、退休干部、退 休职工和社会老年人。在区、县和企、事业、军队干休所办分校25所,在校学员1394人。已 毕业1653人,初步形成了哈尔滨和松花江地区的老年教育网络。 哈尔滨市老年人大学有基础班、专业班、研究班、短期培训班。基础班学制2年,开设 “老年心理与修养”、“老年卫生保健”、“老年体育”、“家庭少年儿童教育”4门共同 课;还设有书法、国画、文学写作、文艺等选修课和时事政策、法律常识、花卉园艺、烹饪 等讲座课。专业班招收普通班毕业学员,开设书法、国画、文学写作、按摩与家庭护理、中 医养生与气功、文艺等课,学制2年。专业班学员毕业后,可以升入相同专业的研究班,继 续学习深造,学制2年。研究班毕业学员还可参加书法、国画、卫生保健、文学写作4个专业 研究会,终身参加学习研究。短期培训班有装裱、摄影、服装、家电维修等专业,学制1年 或半年。 老年人大学的教学原则是:因需施教,把满足老年人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统一起来;健 康第一,把颐养康乐教育与进取有为教育统一起来;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传授知识与培养自 学能力相结合,在教学方法上注重讲授、练习,重在学会应用。配备了13名专职人员从事老 年教育科研和教育、教学研究工作。1985年7月,成立了全国第一个“老年教育学会”。黑 龙江省暨哈尔滨市老年教育学会,省、市老年教育学会秘书处和中国老年大学协会教育研究 组设在哈尔滨老年人大学,形成了既有学校内部专门的科研机构、又有群众性的老年教育科 研网络。此间,就“老年教育的战略意义”、“老年大学办学宗旨”、“老年大学课程设置”、 “老年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老年大学教学原则”、“老年教育的质量标准”、 “具有中国特色的老年教育大学模式”等课题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研究。在撰写的几十篇论 文中有8篇在全国性老年教育研讨会上交流,4篇在东北地区老年教育研讨会上交流,12篇在 黑龙江省老年学会理论研讨会上交流。还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中国武汉召开的“老年教育 国际研讨会”、加拿大召开的“国际老年大学协会第15次大会”、在日本召开的“第四届亚 太地区老年学国际研讨会”上宣读交流3篇。有6篇获省、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先后编辑 出版了4本《老年教育论文集》(全国2本、省2本)。 1989年,杨国权校长参加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武汉召开的“老年教育国际研讨会”; 1990年12月,他以中国老年人大学协会代表团长身份出席了在加拿大召开的“国际老年大学 协会第15次大会”,并考察了加拿大3所老年大学。 哈尔滨老年人大学建校8年中,与全国各地100多所老年大学建立了信息、资料交流关系, 数十次接待了兄弟省、市老年大学的来访。先后11次接待了来自美国、日本、加拿大、英国、 苏联、韩国等国际友人的考察和访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