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物资资源 第三章 地方物资 第一节 地产资源 哈尔滨解放前,除手工业外,近代工厂屈指可数。其中,从事生产资料生产的厂家更是 微乎其微。仅有铁路总工厂、发电厂、煤气公司、自来水厂、砖厂、水泥厂、电话设备厂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全国进入了有计划的经济恢复时期。哈尔滨市的工业生 产发展很快。钢产量由1950年的980吨,增加到1952年的1672吨;水泥产量由1950年的12.34 万吨,增加到1952年的18.61万吨;锯材产量由1950年的20.01万立方米,增加到1952年的 26.1万立方米。 “一五”计划时期,哈尔滨市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1957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4.72 亿元。比1952年增长1.14倍,平均每年增长16.4%。有关生产资料的机械工业增长2.14 倍,化学工业增长3.24倍,建材工业增长1.32倍,木材加工工业增长1.4倍。“二五”计 划时期哈尔滨市开始建立以冶炼、化工、机电为重点的地方工业体系。市属工业新建了哈尔 滨内燃机厂、哈尔滨第一机床厂、哈尔滨制氧机厂、哈尔滨拖拉机配件厂、哈尔滨化工总厂、 哈尔滨化工二厂等。生产生产资料的工业有了明显发展。总产值1960年达到44.9亿元(1957 年不变价),比1957年增长2.4倍;钢产量达到5.4万吨,比1957年增长0.4倍;铁从无到 有,达到3.5万吨;钢材达到5.6万吨;机床增长8.2倍;发电量增长1.57倍;供水能力 增长33.2%;轴承增长2倍。“三五”和“四五”计划时期,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期间, 国民经济遭受破坏,生产出现起伏,但个别年份也有一定增长。1970年,市属工业年产值完 成18.77亿元,为年计划114.3%,比1969年增长51.4%。钢、钢材、铝材、水泥、石油 设备、锻压设备机床等主要产品都比上年有所增长。1975年市属工业总产值超过计划5.5%。 比1974年增长12.6%。市属工业产品:钢、钢材、水泥、平板玻璃、硫酸、烧碱、塑料、 冶金设备、化工设备、变压器、工业泵、农业泵、机引农具等生产资料都比1974年有不同程 度增长。“五五”计划时期,在全市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提出四大会战,其中有以钢铁、水 泥为重点的基础原材料工业大会战。对钢厂、沙河铁厂和玉泉水泥厂进行了扩建,增加了生 产能力,经过整顿1978年钢增长37.2%,钢材增长52%,水泥增长27%,烧碱增长53.1%, 盐酸增长68.8%。“六五”计划时期,对松花江水泥厂和小岭水泥厂进行了改造。同时平 板玻璃六级窑建成,生产能力达到70万标箱,此外还发展了加气混凝土、梁、板、柱和石膏 板等新型建筑材料,形成50万平方米住宅建设配套生产能力。在工业方面,增加了小盘播种 机、除尘与滤尘设备、空调设备、堆取料机等设备。“七五”计划时期以改革为主旋律,以 重点行业,重点骨干企业,重点产品,创汇基地为基础积极开拓新工艺,新产品,工业生产 增长较快,五年内开发“短、平、快”产品420项,新增产值5.4亿元。列入国家指令性计 划的发电设备、铝材,轮胎和水泥等产品产量全部完成计划。199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 130.86亿元,比1985年增长44.8%。全市从事生产各种生产资料的企业共1567家,总产值为 809229万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70.6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