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篇 文化 科技 体育 第一章 文化 第八节 驻区专业文化设施 一、哈尔滨铁路文化宫 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原名哈尔滨铁路俱乐部。1952年末,苏联将中长铁路管理权移交哈尔滨铁路局,俱乐部改称哈尔滨铁路文化宫。 1986年,在文化宫的后面又增建一座剧场,面积4 000平方米,有座席1 424个,1987年7月落成,对外开放,年平均收入70万元。新剧场除上映电影外,要接待大型剧团演出。1990年,有职工80余人。 二、和平电影院 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位于奋斗路337号,原名敖连特电影院。1915年由意大利人经营。1934年以后由日本人和法国人合资经营。1948年8月,被苏联领事馆接收。1951年,苏联政府将影院交给东北影片公司哈尔滨分公司。1955年改称和平电影院。1989年,改为和平艺术电影院。建筑面积1 447平方米,剧场内分为上下两层,固定座席706个。1990年全院有职工50余人。 三、黑龙江省博物馆 建于1922年,位于红军街50号,是一所综合性的地方博物馆,馆内保存着20年代以来逐渐汇集的标本资料,包括大量自然标本、历史和民族文物及历代艺术品。 历史陈列室展出一批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的珍贵出土文物,其中,在哈尔滨阎家岗旧石器时代遗址发现的距今22370年前的"智人"头骨,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北部最早的古人类化石,从而把对黑龙江省人类活动历史的认识又提前了一万年。展品中还有新石器时代精巧的箭镞和各种细石器以及具有中原仰昭文化和龙山文化特征的陶器。 古动物陈列室,陈列着采自黑龙江省山区的海生无脊椎动物化石,种类繁多,十分丰富,有密山县连株山的珊瑚、三叶虫、海百合;瑷珲县的石燕;穆棱县的瓣腮类动物;小兴安岭的腕足类动物等。它们都是几亿年前生活在海洋中的低等动物。陈列室还陈列着高大的恐龙化石骨架以及恐龙蛋化石、恐龙脚印标本等。这里还陈列一具庞大的松花江猛犸象化石骨架,身高3.33米,体长5.45米,门齿长1.43米,牙面釉熠熠发光,它四肢粗壮、脊背高,头颅巨大而沉重,其体重估计有4-6吨。1990年,全馆有职工180余人。 四、亚细亚电影院 建于1925年,位于奋斗路404号,原名基干特电影院,后改为凤翔电影院。1936年改称亚细亚电影院。 1988年4月经改造装修后,建筑面积为3 100平方米,底层为商场,二层大剧场420平方米,座席720个,录像厅153平方米,座席149个,豪华电影厅174平方米,座席86个。1990年,有职工70余人。 五、哈尔滨铁路分局文化宫 建于1945年,位于邮政街103号,占地面积1 500平方米,建筑面积890平方米,有座席880个,设有舞厅、游艺室、图书室、阅览室。年演出450场次,收入20万元。1990年,有职工100余人。 六、哈尔滨市图书馆 1950年10月正式开馆,位于一曼街。建筑面积7 500平方米,书库面积3 360平方米,阅览室面积821平方米,阅览座席256个,藏书115万册。这些藏书除具有综合性特点外,还具有地方性特点。有大量日文、俄文资料以及全国仅有的珍贵报纸《远东报》、《滨江日报》、《滨江时报》和古籍线装书6千种14万册,其中宋、元版古籍11种,明、清古籍183种。图书馆除开展外借、阅览工作外,还开展社科咨询、科技情报、代查代译等业务。1990年又在学府路副15号,增建一座新馆舍,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馆内藏书达155万册,每年对外借阅流动量50万册。 七、哈尔滨市少年宫 建于1955年,位于中山路与红军街相接处,原称哈尔滨市少年之家,1960年,朱德委员长来哈尔滨视察工作时题名为哈尔滨少年宫。少年宫是综合性的儿童校外教育场所,面积为4 600平方米,内设舞蹈厅、展览厅、绘画厅、排练厅、演唱室、乒乓球室和航模室以及可容纳千余名观众的剧场,孩子们称它为"少年乐园"。这里开办的舞蹈班、音乐班、文学班、戏剧班、绘画班,每年都涌现出许多文艺新苗。"小雪花"艺术团,不仅是全国少年儿童喜欢的少年艺术团体,而且也受到国内外宾客的赞赏,1955-1990年,为国家各级文艺团体和艺术院校及其他部门输送3 000多名各类专业人才。 八、南岗新华书店 建于1955年,称第四门市部,1979年改称南岗新华书店,位于奋斗路362号。 书店营业面积200平方米,设文艺组、社科组、科技组、文教组和服务台。服务项目有门市零售、网点批发、馆网配售、新书预订、课本发行,流动服务、代办托运等,年发行量达1 000万册。1990年将二楼居民动迁,营业面积扩至400平方米,可库存图书160万册。 九、哈尔滨市工人文化宫 建于1957年,位于中山路,建筑面积为166万平方米,设有剧场、文化厅、音乐厅、讲演厅、图书阅览室、舞厅及各种游艺厅、排练厅等。 文化宫举办的工人政治学校、工人文艺学校、工人外语学校、科技学习班和工人业余艺术团,为工厂、企事业单位培养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和优秀文艺骨干。文化宫还经常举办展览会、故事会和职工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览以及桥牌、集邮、围棋、象棋、谜语等项活动,接待国家和省内的专业艺术团体演出。1983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哈尔滨市工人文化宫“212人的学校和乐园"的光荣称号,1990年,有职工260人。 十、黑龙江省图书馆 1958年7月筹建,1962年5月5日正式开馆,位于南岗区文昌街22号。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馆内收藏书刊180万册,其中书籍139.4万册,期刊1万多种,还有缩微及视听资料4 600多种,各类报纸800种。在藏书中有古籍善本220种4 660册a近几年,已与苏联、日本、英国、加拿大、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9个图书馆建立交换关系。并成立黑龙江省图书馆学会,编辑出版《黑龙江省图书馆》刊物,介绍全省图书馆工作开展情况。1990年,全馆职工100余人。 十一、哈尔滨电影院 建于1959年,位于东大直街108号。建筑面积3 450平方米,是哈尔滨市首座宽银幕电影院。1986年,又改建成全国第一座70毫米超银幕立体声电影院。装有国产第一台70毫米、35毫米两周放映机以及从美国引进的BCW高保真功率放大器、道尔具系CCP200立体声处理器。银幕高9米,宽20米,比普通银幕立体声电影效果更佳。影院有1 020张观众席,背为软包沙发椅,四壁装以微孔玻璃钢吸音板,天棚镶有长方形六路灯带。 1987年,经改造装修后,为一院多厅、一厅多能,设有录像厅300平方米,座席250个,白昼电影厅300平方米,座席250个,豪华电影厅150平方米,座席91个。此外还有镭射电影、电子游艺等。1990年营业收入396万元,被评为全国城市影院超百万元先进单位。 十二、黑龙江省展览馆 建于1969年,位于西大直街138号,总面积4万平方米,拥有大、小展览厅11个,可供展览面积9 000平方米,建馆以来,共举办各种展览、展销会97次,同时接待日本、加拿大、比利时、罗马尼亚等国举办的展览。《富绕美丽的黑龙江》是展览馆长年举办的展览,它展示了黑龙江省在农业、林业、矿产、轻纺、化工、机械等方面的发展前景,成为宣传了解黑龙江的窗口。展览馆设有2 300个座位的剧场,场内装有国内先进的舞台,灯光设备,还设有能容纳500人的舞厅,100多个床位的演员之家和可容纳100多人就餐的餐厅。1990年,展览馆有工作人员近百人。 十三、黑龙江省北方剧场 1975年动工兴建,前身是省政府直属机关俱乐部,1982年10月落成,改称黑龙江省北方剧场,位于西大直街159号。 剧场面积1万平方米,座席1 800个,舞厅可容纳300人,年演出1 500场,收入50万元。剧场7年来,先后接待苏联、美国、丹麦、朝鲜等国大型艺术团和国内知名艺术家的演出。承办第十四届、十五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开幕式。1990年,有职工80余人。南岗地区1990年俱乐部情况表(附表) 显示原文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