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一、南岗考古文选 关于哈尔滨南岗历史的若干考古资料 景 爱 一、南岗何以成为哈尔滨市区的中心 南岗是哈尔滨市区的中心。黑龙江省党政机关设在南岗区。哈尔滨的高等学校,尤多在南岗区。哈尔滨火车站、哈尔滨市民航机场,也在南岗区。其他的一些文化娱乐场所,如黑龙江省博物馆、黑龙江省图书馆、黑龙江省展览馆、东北烈士纪念馆、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也都在南岗区。南岗之所以成为哈尔滨市区的中心,既有地理上的原因,又有历史上的原因。 古代的松花江,要比现在宽阔得多。现在的道里和道外,原先都是松花江的故河道,南岗则是松花江南岸的一级台地。后来,由于松花江北移,道里、道外始脱离了松花江成为河岸滩地。道外一带在民国初年尚有傅家甸之称,就是指那里下洼的草甸而言。现在,黄山北面有低洼的沼泽地,也是古代松花江河道的残迹。现在的太阳岛,原是松花江中的沙洲。在道里、道外挖窖,一、二米以下就可以见到河流沙,即是松花江故河道的遗迹。 由于道里、道外在古代是河道、滩地,无法居住,因而古代人都是居住在松花江南岸的台地上--就有现在的南岗一带。属于旧石器时代的阎家岗遗址和顾家屯遗址,都是在松花江南岸台地上。这证明在二万多年以前,这里就有古人类居住生活。 中东铁路的修建,给哈尔滨市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里、道外地势低洼,濒临松花江,很容易受到洪水的威胁。直到现在,每年洪泛季节都要加固江堤,以确保居民的安全,这样的地理环境,显然不宜修建重要的、永久性的设施。因此,在修筑中东铁路时,主要的铁路线和车站,都选址于南岗一带。与铁路有关的一些设施,例如哈尔滨铁路局、铁路医院、哈尔滨工业大学,以及秋林公司等,都在南岗修建。地位比较高的俄国人,也在南岗修建府邸、花园。解放以后,黑龙江省党政机关设在南岗,重要的大学、电台、医院多在南岗修建,也是出于同一种考虑。由此可以看出,地理环境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二、南岗区金代的重要遗址 黑龙江的土著是肃慎人、挹娄人、勿吉人、靺鞨人、女真人、满族人,他们都属于同一个民族,只是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称呼罢了。南岗自然也是他们居住的地方,不过迄今为止女真人以前的遗迹非常罕见,而金代女真人的遗址颇多。今选择若干重要的金代遗址,作简要的介绍。 (一)东杜家屯女真墓 1974年5月12日发现,墓地在东杜家屯(现华滨大队)北约250米的漫岗上,北距松花江约9公里,东距王岗火车站约1.5公里。这是一座砖室石棺墓,墓室呈方形券顶,边长2.95米,以单砖砌筑。前有墓门,墓底铺有地砖。在坍塌的墓室中,发现有雕花砖,一面作窗棂形,一面作垂帘状。这应是墓室墙壁上的假窗。在墓室的后部,有一具以花岗岩雕造的石棺。棺体和棺盖以子母口相合。石棺外部长1.12米,宽0.80米,高0~0米。石棺内有装骨灰的木匣,已经腐朽。根据板灰疤迹测定,木匣长约0.85米,宽0.35米。在墓室的泥土中,发现有骨灰的残迹,呈黑灰色,有火烧的痕迹,说明尸体火化。女真人有火葬的风俗,这是女真人的火葬墓。墓地与居住地一般是不会很远的,在金代时,在杜家屯一带应有村落。 (二)一曼街石棺墓 1975年冬,在烈士馆斜对过的一曼街56号大院内,曾发现一座石棺墓。墓室由青砖砌筑,作正方形,边长大约在1.5米左右,较东杜家屯墓室略小。在墓室中放置一具石棺,由花岗岩雕造,亦较东杜家屯石棺为小。墓室中不具有其他遗物。这也是一座金代的火葬墓。墓地距在道外的下坎即古代松花江岸不到500米,说明金代在松花江边有村落居民点。 (三)姜家窝堡窖藏 大约在1974年前后,东杜家屯东北6公里的姜家窝堡,发现一处金代的窖藏。在耕地时,发现一个灰色的大陶瓮,其中装满了铜钱,有些铜钱用麻绳串连在一起,麻绳已腐朽,一触即碎,瓮中的铜钱约200-300公斤,其中主要是宋朝的铜钱,也夹杂有金朝的铜钱。(这批铜钱全部卖给当地供销社了。) 窖藏铜钱,在黑龙江发现甚多。这是金朝南征之际,或战乱时,当地居民有意埋藏下来的。窖藏的地点,应是金代的村落故址。姜家窝堡一带,在金代就有居民村落。 三、一点思考 南岗的地理条件是比较优越的,因而很早就有人在这里居住。到了金代,这里居民迅速增加,出现了许多村屯。前述的墓葬、窖藏都与金代的村落有关。自然,当时的村落被发现者,为数很少。它们大多被现代的城市建筑所覆盖,有的或为生产活动所破坏。由于人们文物考古知识的贫乏,在基建施工过程中偶有发现,也无法及时报告,使专业人员无法得知。 古代人多半在河边居住生活。马家沟斜穿南岗区,在它的附近应有人类活动的遗迹。希望在南岗区居住的市民,以及在南岗区施工的基建单位,能够多多留心考古发现,及时报告给文物考古部门。这虽然不能直接创造什么经济价值,然而对于研究探讨南岗区的历史,却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景爱,系黑龙江省博物馆研究员。本文选自区政协编辑的《南岗文史》第二集) 浅谈金代在南岗地区的部分遗迹 金双平 金代史迹几乎遍及哈尔滨市的每个角落,今重点谈谈位于哈尔滨市中心地带的南岗地区的遗迹。 金代,南岗地区属于金上京(现阿城县白城)的京畿地区,包括在"金源"的范围内,近年发现了许多金代的遗迹,在十年动乱时期,红旗公社(现红旗满族乡)徐家大队(现徐家村)一社员在耕地时挖出带有四耳铁锅一口并有铬文,据研究是金代的遗物,同期在旭光大队(现旭光村)西北又发现金代餐具一堆,因当时无人管理,至今下落不明。 1978年春,在红旗公社(现红旗满族乡)明星村(正红四屯)发现一枚金代银锭,外观呈法码形,束腰,边缘四周为水波纹。银锭长14厘米,锭首宽8.5厘米,腰宽5.5厘米,厚2.5厘米。银锭上刻有"伍拾两”,"行人唐公原","××称"的錾文,并加盖上"使司","赵思义"等戳记符号。 金代官署在铸造银锭时,为确保铸造质量、重量、成色等,在银锭上还錾出有关行人,称子的姓名和金银铺行的主人,银锭金制重伍拾两,合今制1950克,约3.9市斤。故金制一两为今制三十九克。这枚银锭应是官府税银,据考应是转运使司的税银。据《金史·食货志》载,上京地区未设盐使司官署机构,而明星村发现的这枚银锭可能与金代的漕运有关,因明星村的位置就在金代遗迹运粮河畔。 南岗地区最重要的金代遗迹莫过于运粮河遗迹。这条河应从金上京附近开始,蜿蜒走行在丘陵平原之间,至哈市西郊新农公社(现道里区新农乡)注入松花江,大部分是今日哈市与双城县的界河。这条运河原河水非常丰盛,产鲤鱼和草鱼甚多,两岸的乌拉草也很茂盛,獐子、野鸭、野鸡、山兔、狐狸等禽兽成群。金代从济州(现吉林农安县)、肇州(现肇源县境)往上京运粮,如顺松花江下行,一般需要到阿什河河口,再逆阿什河而上,直抵上京城下。运河疏通后,从运河而上,大大缩短了运输的距离,加强了金上京与南部地区甚至中原地区的密切联系,是金代漕运史上的一项创举。 关于这条运粮河,当地百姓传说很多,据当地六七十岁的老人讲:"每年七月份丰水季节,在雾雨茫茫的天气还隐隐约约看到当年运粮船的桅杆呢。"当然这是人们对古迹的一种幻觉,当今的运粮河早已干涸了,人民口碑并不是历史的直叙,但却始终保持着浓重的历史投影,凡属在过去本地区发生过重大事件和有影响的人物、遗迹等,几乎毫不例外地都有详略不同的相应的传述,从而证明这一古老文化区历史的悠久。 南岗地区金代的遗迹,它是松花江流域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伟大祖国历史长河中一支涓涓细流。我们伟大祖国灿烂雄壮的悠久历史,正是由这些涓涓细流汇合而成的。 我们爱祖国的历史,也爱我们家乡的历史吧。 (作者:金双平,系南岗区教师进修学校历史研究员。本文选自区政协编辑的《南岗文史》第二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