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志始末

    《南岗区志》继承我国编修地方志的优良传统,按照社会主义新方志的要求,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历经9载,至1993年8月脱稿成书。全志除概述、大事记、附录外,共20篇、78章、284节、计85万字。绘制各种表格146张,另存资料性图片、照片34幅。
    《南岗区志》编纂工作始于1984年10月,至定稿付印,大体经历4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84年10月至1988年9月,主要是建立班子、组织发动。1984年10月,成立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下设地方志办公室,区直各部、委、办、局、街道、乡镇相继成立修志小组。同时举办培训班,组织修志人员学习社会主义新方志的基本理论,制订规划,设计框架,拟订区志编纂方案,并着手搜集资料,编辑《南岗资治》。此期间,地方志办公室一度与党史办合署办公,全力投入区组织史编纂工作,历时3年。
    第二阶段  1988年10月至1991年4月,主要是搜集资料,编写长编。1988年10月,地方志办公室独立工作以后,至1989年1O月基本上做重新组织发动工作。其后二年半时间,主要是集中力量,广征博采,搜集、整理资料,编写资料长编。截止1990年12月,共搜集资料1 794件、1 770余万字。其中,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吉林省、长春市、辽宁省、沈阳市、大连市等省市图书馆、档案馆和各大学图书馆藏单位查阅档案、文献1 500余册,选抄、复印文献资料1 350件、260万字;区直各部、委、办、局、街道、乡镇,提供编志资料126件、750万字;走访老红军、老干部、老工人、老农民、老医生、老商人、老教师和革命烈士家属及伪满官吏等266人,形成口碑资料11O件、近10万字;征集资料图片151幅;区志办完成资料长编20篇、近150万字。同时,根据《南岗区志》的总体设计,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确定36个区属部、委、办、局、公安、法院、检察院,17个街道和3乡1镇等57个部门编写部门专志,计600万字。这些资料为编写《南岗区志》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阶段  1991年5月至1993年5月,主要是编写初稿、总纂。1991年5月至1993年5月,先后易稿3次。1991年5月,主编到位,至9月底,完成《南岗区志》初稿(送审稿),计110万字,并打印成册,分别送交区志编纂委员会和市地方志办公室初审。11月底,市志办组织14位专家,召开《南岗区志》送审稿评审会,共征得修改意见566条。区志办对这些意见进行综合分析,制订《南岗区志》第二稿(复审稿)修改方案,第二稿采取边总纂边送审的办法,主编与副主编分纂合成,自1992年3月至8月底,完成第二稿的总纂任务,计100万字。10月末,经市地方志办公室审议后陆续返回,共提出修改意见296条。区志办根据这些意见,确定第三稿(终审稿)的主攻方向为"两个补充"(即补充资料、补充下限)、"三个规范"(即行文规范、文字规范、图表规范)。1993年1月至6月,区志办组织编纂人员深入挖掘材料,再一次进行认真、全面的补充修改,形成《南岗区志》第三稿,计90万字,并复印成册,分装7卷,报送市地方志办公室进行审查。
    第四阶段  1993年7月至9月,主要是审定、验收。7月,区委、区政府责成区编纂委员会主要领导对志稿进行了审阅,有关方面负责人对志稿内容、资料进行了审核。与此同时,市地方志办公室对《南岗区志》进行了全面审定、验收,并于1993年9月24日正式批复,同意出版。
    编修新方志,是一项浩繁的文化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南岗区志》在诞生的过程中,得到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和哈尔滨出版社、黑龙江新华印刷厂、哈尔滨地图出版社的关怀指导和支持;得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市、辽宁省、沈阳市、大连市等省、市档案馆和图书馆的无私援助;得到区财政局、档案室、党史办及区直机关、街道、乡镇、驻区单位的大力支持;得到在南岗工作过的老同志及全区各界人民的热情鼓励,从而保证《南岗区志》的编写顺利进行。参加《南岗区志》评审工作的有市志办编审指导一处干部石恒林,市政府办公厅志办主任程万禄,市《民政志》主编柴鹤年,市《财政志》主编魏升瑞,市《司法志》主编石宝中,市电信局志办主任王玉利,市《纺织志》主编王淑杰,《呼兰县志》副主编丁锋等。在《南岗区志》出版问世之际,特向上述单位和同志及一切关心、支持我们修志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由衷地感谢!
    修志过程中,区志编纂委员会的领导机构几经变动。此间,邴瑞年、张全阳、滕昭祥曾担任过区志编纂委员会主任;李忠杰、田玉学、徐日升、吴桂藩、崔淑芳曾担任过副主任;方永斌、王宝云、原荣生、韩凤瑞、徐晋亨、刘廷举、解明松、张富、王永章、刘振山、伊祥禄、蒋国华、史忠、王昭德、吕作永、伊永武、陈恒举、刘秀英、崔国宏、张玉洁、洪业才、吴运英、于丛凤、刘瑞国等曾担任过区志编纂委员会委员,为《南岗区志》出版做出贡献,一并致谢!
    《南岗区志》虽三易其稿,经多次修改补充和反复推敲,但由于我们的政治、业务水平有限,加之资料难以搜集齐全,疏漏、失当乃至错误之处实属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南岗区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199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