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管 理 第三章 财务管理 第三节 经营状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哈尔滨电报电话局根据邮电部于1951年和1954年颁发的《邮 电企业财务收支计划管理办法》和《邮电基本业务计划管理的几项规定》及黑龙江省邮电管 理局制定的《黑龙江省邮电所属局财务收支预算管理办法》,对业务收入、支出全部实行计 划管理。年初编制全年的财务收支计划,并将财务计划指标下达基层各单位,制定切实可行 的措施,认真组织落实,同时定期召开经营形势分析会,通报计划完成情况。1959年全年电 信业务收入为643.1万元,其中电报收入131.2万元,长话收入227.5万元,无线电报收入 1.1万元,市内电话收入283.3万元,比1949年电信业务收入53.9万元,增加11倍。 1958—1961年期间,国民经济出现“大跃进”,哈尔滨电信业务量增长很快,到1961年, 哈尔滨邮电局业务总收入为1030.6万元,收支差额达31万元。 “文化大革命”期间,邮电部门片面强调社会服务效益,忽视企业经济效益,陆续取消 或降低了部分长话基本资费和市话附带费,同时因管理体制不断调整,使业务收入增长缓慢。 1973年后,哈尔滨市电信部门开展了增产节约、增收节支活动。市长途电信局在这次活 动中,提出了“勤俭建国,勤俭办企业”的口号,严格控制不合理开支,减少了业务支出, 增加了企业经济效益,同时总结了一整套扭亏增盈和增收节支的经验在全省推广。1977年, 在开展“工业学大庆”活动中,认真贯彻执行了“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大庆经验,合 理理财,减少开支,修旧利废,降低消耗定额。并制定了节约奖励办法,开展了以增收节支 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到1980年哈尔滨市长途电信局业务收入为971.8万元,比1970 年增长81.5%,哈尔滨市市内电话局业务收入为533万元,比1970年增长10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从1981年起,全省邮电企业实行“财务包 干,超额分成”办法。哈尔滨市长途电信局是全省邮电部门“企业全面整顿”试点单位。在 财务经营整顿中,重新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对财务收支、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及票据管理 等办法都做了新的规定。10月,长途电话科首先实行了经济承包单独核算制,开创了全国省 会局实行长途电话承包合同的先例。11月各项经济技术指标都好于上月水平,业务收入8.51 万元,比上月增加了1.43万元。1984年哈尔滨市电信局开展全局方针目标管理,财务收支 计划全部纳入方针目标之内。年初将各项经济指标层层展开分解到基层单位,年末进行全面 考核,调动了企业上下各方面的积极性;各基层单位精打细算,当家理财、增产节约、增收 节支,从而使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增长。1986年开始,哈尔滨市电信局进一步推行和完善了局 长负责制,企业实行二级核算,自负盈亏,各基层单位全面施行了经济承包单独核算制。市 局对下按计划比例实行考核。企业内部的改革,强化了经营管理,扩大了服务领域,增加了 企业经济效益。1986年业务收入为340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9%。 1987—1990年,哈尔滨市电信局加快了通信建设步伐,大胆引进先进通信设备,大力发 展电信新业务,努力提高通信能力,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逐年提高。1987年,市内电话放 号突破4000台,业务收入突破4000万元。1988年,企业引进了竞争机制,推行了职工生产任 务与经济收入直接挂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超额实现了业务收入、企业利润、劳动生产率、 局所建设、升级创奖等8项目标。1989年,哈尔滨电信局提出了“抓质量,优质服务;抓管 理,创奖升级;抓建设,确保重点;抓效益,收入一亿”的三年总体奋斗目标。为确保各项 计划指标的全面完成,全局开展了企业创奖升级活动,强化了经营管理,树立了市场观念, 加强了电信市场研究和预测,制定了长远发展规划,蓄足了生产后劲。1989年市内电话引进 2.6万门市话程控设备,加快了市话放号步伐,业务收入也有明显增加。到1990年,哈尔滨 市电信局业务收入完成1.1亿元,实现利润1935万元,比1985年提高1.7倍,提前一年完成 3年总体目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