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市政设施 第一章 道 路 第五节 内 街 清同治九年(1870年)傅家店元宝巷(道外区平原巷)形成,是全市较早形成的内街。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太平桥、先锋头道街、七道街、十道街形成。其后,内街多建于19 38-193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建成的内街多属居民自建住房后,为行走方便形成 的。多为狭窄和不规则胡同和通道,集中于居民稠密地区。仅太平桥沿马家沟河边到三棵树 火车站附近人口密居区就有内街119条。多数内街和支路贯通,部分内街为死街,俗称死胡 同。内街在全市道路网中排列不够整齐,但多数都命以街名。内街两侧房屋多为简易危棚房。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城市建设速度加快,成片开发改造使一些内街自然消失湮灭。 到1990年全市有内街361条,长53.6公里,面积13.6万平方米,铺装面积2.8万平方 米,铺装率20.5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