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物资
物资
【物资流转】

    1993年上半年,哈尔滨市工业生产稳步发展,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物资需求明显增加,价格上涨较快,生产资料市场活跃。下半年,物资需求趋于缓和,生产资料市场有所降温,价格上涨得到一定抑制,物资销售一度处于平淡状态。1993年,物资购进总额为22.89亿元,比上年增长34%。系统外自行组织购进额完成15.44亿元,占物资购进总额的67%,比上年增长54%。市区企业物资购进额完成20亿元,增长52%。从市区国有企业物资购进状况看,物资购进额完成19.07亿元,占年计划的173%,比上年增长32%。市区11个公司和贸易中心,有8个单位购进额比上年增长,其中,增幅超过全局平均水平的有6个单位,他们依次是:再生利用公司增长144%;木材公司增长136%;华滨公司增长97%;金属公司增长79%;贸易中心增长61%;建材公司增长35%。从市区国有企业主要物资品种的购进情况看,1993年,钢材比上年增长24%;木材增长15%;汽车增长11%;水泥下降24%;煤炭下降62%。煤炭购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国家统配煤价格偏高,合同兑现率低,另外,铁路运输紧张,车皮不足也严重地影响了煤炭的购进。
    1993年,全系统物资销售总额达24.25亿元,比上年增长32%,其中,物资纯销售额完成21.05亿元,占物资销售总额的86.8%,比上年增长27%。市区企业物资销售额完成20.97亿元,比上年增长31%,五县(市)物资销售额完成3.28亿元,增长40%。从市区国有企业物资经营状况看,物资销售额完成20.07亿元,占全年销售计划的131%。比上年增长31%。市区11个公司和贸易中心,有7个单位销售额比上年增长。其中增幅超过全局平均水平的单位有。再生利用公司增长93%;木材公司增长72%;金属公司增长69%;贸易中心增长62%。
    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给金属公司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该公司继1992年销售额突破5亿元大关,成为市物资系统的排头兵后,1993年又创历史最好水平,钢材销售量,超20.6万吨,比上年增长13%,公司销售额达8.82亿元,增长69%。该公司所属经营部门有6个利润超百万元,公司实现利润854万元,比上年增长32.4%。市机电公司汽车自选市场,自1992年10月18日开业以来,汽车销售持续看好。1993年,共销售汽车2 388辆,销售金额达2.1亿元。月平均接待客户达2 000人次以上。他们投资100多万元率先建立起全省首家"汽车自选市场",吸引全国8大汽车集团及各生产企业的资源进入市场。场区和仓库面积1.8万平方米,摆放着100多个品种规格的国产、进口汽车。该市场的汽车除满足本省、市客户选购外,还销往吉林、辽宁、广东、新疆等地。
    在完善发展已建立的生产资料市场的基础上,1993年,市物资局又培育建设新的生产资料市场。创建了全省第一家商品交易所。该交易所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的原则,按照国际惯例,组织现货与期货交易。    
    从市区国有企业5种主要物资品种的销售情况看,1993年,汽车增长22%;钢材增长14%;木材下降1O%;水泥下降24%;煤炭下降55%。在保证重点供应方面,1993年,供应重点工程钢材2.83万吨,水泥4.58万吨,木材10 600立方米。
    1993年末,全局物资库存额达3.62亿元,比年初上升42.6%,其中,市区企业物资库存额为3.25亿元,比年初上升43.5%,五县(市)物资库存额为0.37亿元,上升35.6%。从5种主要物资的库存情况看,12月末,有3种物资的库存量比年初上升,其中,钢材上升59.7%,水泥上升54%,木材上升26%;有2种物资的库存比年初下降,煤炭下降16%,汽车下降45.7%。
    1993年越冬物资供应:煤炭131 939吨,比同期下降82%,其中工业用煤26 936吨,比同期下降95%,市场供应205 003吨,比同期增长16%。烧柴1 452立方米,比同期下降24%,其中供应居民1 452立方米,比同期下降7%。
    1993年,物资部门(市属)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良好。购进;年计划总值110 050万元,完成190 670万元,为年计划的173%,比上年增长32%。销售:年计划总值152 927万元,完成200 698万元,为年计划的131%,比上年增长31%。利润:年计划为1 393万元,实现2 045万元,为年计划的146.81%,比上年增长46.81%。费用水平,年计划为7.72%,实现6.88%,比计划和上年降低0.84和0.56个百分点。资金周转天数:年计划为68天,实现54天,比计划加快14天,与上年持平。
    (张若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