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其它高等院校
【哈尔滨商业大学】
    该校始建于1952年,是中国第一所多科性商业大学,1958年经教育部批准开始本科教育,1982年开始研究生教育,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十所大学之一。该校分南北两个校区,南校区位于道里区通达街,北校区位于松北区学院路。该校占地总面积为113.17万平方米,校舍总面积60.03万平方米。
    该校设有16个学院、2个教学部、31个科研所(中心),现有本科专业42个,隶属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法学、文学等学科门类。另设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第二学士学位专业及会计学、市场营销、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等辅修专业。该校是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有中药学(一级学科)、产业经济学、食品科学3个博士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药物研究所)1个;有一级学科硕士点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3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MBA)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食品科学与工程、抗肿瘤药物)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产业经济学、食品科学、中药学、企业管理、会计学等10个省级重点学科;旅游管理、商品学、会计学、工商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财政学6个省级重点专业。
    该校现有教职工1 550人。其中,教授131人,副教授28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15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省部级以上专家12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1人,博士生导师11人,黑龙江省教学名师2人。该校聘请社会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为兼职教授,常年聘请英国、日本、俄罗斯外国专家,是经国家批准的接受外国留学生的院校之一。目前该校在校研究生、本、专科学生19 274人。公开编辑出版的刊物有《商业研究》、《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和《物流科技》等四种学术期刊,其中《商业研究》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该校先后与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家的22所高校建立合作交流关系。与英国利兹大学、龙比亚大学、泰晤士河谷大学开展本科生2+2联合培养。该校与俄罗斯的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太平洋国立经济大学、哈巴罗夫斯克经济法律学院以及日本海洋大学、韩国灵山大学和中部大学等开展科研合作。
    2006年,该校的科研经费达到1 500万元。争取到各级各类项目133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和省级重大攻关项目等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张新知教授所著《东北革命和抗日根据地货币研究》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填补了该校在人文社科方面没有教育部奖的空白,首次获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孙智慧教授获国家科技部“十一五”关键技术支持计划项目,该校主持项目首次进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张伟教授主持的机器人足球竞赛项目获2006年FIRA国际机器人足球竞赛世界杯亚军。曲振涛教授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题获优秀结论,是黑龙江省社科项目首次获优秀结果评价。2006年,黑龙江省社科优秀成果奖评选该校有6项成果获一等奖。承办了全国财经类院校本科人才培养工作研讨会、中国社会工作东北地区学术年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联合举办了2006中国经济管理年会,与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了“会计教育”专题研讨会等会议。
    2006年,该校新建经管综合实践中心、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室、化工原理实验室、新闻摄影实验室等;组织招标采购,促进学校设备采购、设备管理、实验室管理等工作,教学、科研设备都有改善和提高。
    2006年,该校首次参与全国性大型活动,成为全国第四届特奥运动会主赛区。完成了场馆建设任务和近3 500名运动员、教练员和工作人员的食宿接待、安全保卫和后勤保障。2006年,该校确定了校歌、校旗、校徽,建设了校史展馆,进一步完善货币金融博物馆;编印出版了《哈尔滨商业大学画册》、《校园文化建设手册》、《校友风采》以及反映学校总体风貌的电视片《新儒商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