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标准化 第二章 标准情报 第二节 研究与交流 一、研 究 哈尔滨市的标准情报研究活动,自1987年1月14日成立“哈尔滨市标准情报研究所”后 正式开展起来。 1987年3月15日,哈尔滨亚麻纺织厂发生粉尘爆炸事故。为配合企业尽快恢复生产,情 报所开展了标准情报调研服务,及时准确地为企业收集整理出生产所需的标准文献。 1988年1月,市标准计量管理局根据用户反映,新闻媒介披露的液化石油气质量问题, 对部分民用液化石油气进行质量监督抽查。由于缺乏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抽查没有依据无 法进行。情报所按局长指示,进行了国内液化石油气质量标准与检测方法调研,经过调查、 收集、整理、分析,提出了适合于抽查对象的液化石油气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有力地配合 了质量监督抽查工作。 1988年9月1日,市标准计量管理局更名为“哈尔滨市技术监督局”,情报研究从标准化 领域扩展到包括标准、计量、质量监督和质量管理在内的整个技术监督领域。 1989年,情报所对市政府提出的哈尔滨市拳头产品开展了标准化、计量和质量方面基本 情况的调研,摸清了100多种拳头产品的技术状况,为领导和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1990年,情报所与哈尔滨石油化工厂共同完成“苯酣项目工程产品标准收集与采用国际 标准水平对比分析”调研项目,使苯酣项目工程顺利通过验收并投产,年底生产苯酣1.03 万吨,创产值4500万元,利说677万元,创汇12.9万美元,成为哈尔滨市利税大户。 二、交 流 哈尔滨市的标准情报工作是在“一五”计划期间开始形成规模的。当时,由苏联援建的 156项工程在哈尔滨有13项。由于工程建设的需要,从苏联传递过来大量的情报信息。为搞 好标准情报工作,建立了标准情报机构,当时机构多数设在工程项目所在单位,负责标准资 料管理,信息收集和交流工作。 1962年1月市标准计量局成立后,由标准化科负责标准情报的有关工作。为满足本地区 收集标准化、计量方面资料的需要,由市科委投资,在新华书店设立了专柜,作为传播窗口。 为了方便查阅,凡是国家发布的标准,标准化科索取2份,其中1份存档,另1份供借阅。期 间,在北京订购1套计量检定规程,供企业查阅。 1966—1972年间,由于“文化大革命”使标准情报工作处于停顿状态。 1972年市科委提请市政府批准,重新恢复标准化机构,市政府同意在市科委设标准化处, 同时拨专款7000元,用以完善标准资料及其设施,并设专人管理标准资料,开展与全国各地 区标准情报部门的信息交流工作。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引进设备,引进技术,中外合资、独 资企业迅速增加,再加上国家大力推行产品采用国际标准的方针,因此需要收集国际标准和 国外先进标准。1979年标准情报工作从标准处分离出来,成立了标准资料室,便于在本地区 和国内各地区进行情报信息的交流。为加快采标步伐,市财政拨专项资金,市计委提供外汇 额度,于1986年同国际标准化组织建立了ISO标准直供关系,使标准发布10天就可以收到文 本,及时收集到国际标准信息,同时向国内11个省市标准情报部门提供信息。 国家标准情报中心为了迅速、及时有效地在国内传递标准情报信息,建立了标准情报网、 标准情报协会、中心城市情报网,有力地促进了标准情报信息的交流传递工作,有效地推进 了标准情报工作的蓬勃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