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粮 油 第三章 主要生产厂家 第三节 哈尔滨八区粮食加工厂 哈尔滨八区粮食加工厂位于哈市道外区北马路11号(八区制油厂东侧,八区粮食仓库院 内),为全民所有制企业,隶属于八区粮库。 1946年5月,私营裕民豆腐房改建为为裕民制米厂。利用做豆腐的电动机、石磨,并安 装简易溜筛等设备生产玉米面,每日生产200—250公斤。 1948年,该厂改为哈尔滨粮食公司制米厂。并将水稻、高粱、谷子3个品种合在1个车间 加工,同时,新增设甩谷机、震动筛、清水制米机、佐竹制米机、中筒制米机和清糠机等设 备25台。每班可加工水稻、高粱、谷子各5吨左右。 1954年,经省、市粮食局决定,该厂与军粮二厂、三厂合并改为哈尔滨第三制米厂。 1958年,第三制米厂与八区植物油厂、八区粮食仓库合并改为哈尔滨粮食加工厂。 1960年,该厂对加工稻谷工艺进行改进,将20余台由总机传动的设备改为单机传动,并 利用高低压风机将稻谷输送到每个工序,糠、灰尘被风吸出。 1967年,该厂根据市粮食局决定,开始加工玉米,并增添日式佐竹扒皮机7台,美国制 造的磨粉机3台,日产米玉面97吨。 1974年,为挖掘玉米加工潜力,采用联产加工工艺,生产品种有玉米面、玉米、玉米 胚3种。1977年,淘汰了佐竹制米机,全部改为国产的横式米机。当年加工玉米50460吨,生 产玉米面28373吨,生产玉米16238吨,提取玉米胚803吨。 1984年,在企业整顿中,建立健全各项岗位责任制和经济承包制,企业开始由生产型向 生产经营型转变。当年,生产玉米面43876吨,玉米4215吨,加工玉米胚9208吨,生产玉 米胚油846吨。 1985年,鉴于谷子粮源减少,水稻粮源增多,故将谷子车间改建为水稻加工车间,日加 工水稻能力100吨。同年,在市粮食局管理体制改革时,该厂与八区制油厂一同并入八区粮 库,定称哈尔滨八区粮食仓库。该厂隶属八区粮库领导,在对外经营上仍是一个独立经济核 算的粮食加工企业,具有准法人资格。 1986年,该厂水稻加工采取国内先进的丰收NS型系列米机,日加工能力提高到150吨, 大米年产量20630吨。 1987年,市粮食局批准该厂新建玉米车间。1988年建成玉米联产车间,并安装全套的玉 米加工、提胚、榨油设备。其中包括:自动震动筛、平筛、吸式比重去石机、横式米机、磨 粉机、提胚机、200A型榨油机、风机、三节蒸炒锅、四节蒸炒锅、五节蒸炒锅、五节软化蒸 锅等72台套。年加工玉米能力达8万吨。品种达到6个,有中小玉米、工业玉米面、细玉米 面、低脂肪玉米面和玉米胚等。当年,产玉米面45383吨,玉米7064吨,大米25014吨。 1990年,该厂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职工484人。年产玉米面、玉米54084吨,占全市 玉米面、玉米总产量的41%。大米20180吨,占全市大米总产量的26%。玉米胚油645吨。 有固定资产总值3679万元,总产值4340万元,创利602万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