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粮食与经济作物 第一章 作 物 第四节 作物种植结构及分布 1949年前,粮食作物主要为谷子、高粱、大豆,其次是小麦、玉米、水稻。杂粮作物主 要有黍、大麦、荞麦,其次是小豆、绿豆和芸豆。经济作物主要有黄烟、甜菜、瓜类。 1953年,全市粮豆薯总播种面积4478310亩,占总播种面积的86.6%,其中粮食3000765 亩,大豆1363965亩,薯类113580亩。经济作物面积397215亩,杂粮作物180090亩。粮食作 物中,水稻82590亩,小麦548055亩,玉米724170亩,高粱694730亩,谷子771150亩。经济 作物中,油料播种面积34770亩,甜菜158280亩,亚麻123100亩,瓜类73575亩。杂粮作物主 要为黍,占50%以上。 1987年,全市粮豆薯播种面积3614235亩,占总播种面积的82.5%,其中粮食作物2658807 亩,大豆739595亩,薯类135663亩。经济作物241502亩,杂粮80170亩。粮食作物中,水稻 播种面积301498亩,小麦90541亩,玉米1877886亩,高粱150054亩,谷子238822亩。经济作 物中,油料播种面积15763亩,甜菜66902亩,烤烟9049亩,亚麻83165亩,瓜类59143亩。杂 粮作物中,黍和粘玉米占80%左右;小豆、芸豆占15%左右。 1990年,全市粮豆薯总播种面积362.2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83.4%,其中粮食265.4 万亩,大豆72.03万亩,薯类15.7万亩。经济作物31.6万亩,杂粮作物6.4万亩。粮食作 物中,水稻播种面积42.5万亩,小麦6万亩,玉米197万亩,高粱9.8万亩,谷子12.2万亩。 经济作物中,油料1万亩,甜菜15.3万亩,烤烟3.2万亩,亚麻7.3万亩,中药材0.19万 亩。在杂粮作物中,主要是黍,占杂粮面积的50%以上,其他品种比例很小,零星分布在各 乡村。 作物分布,由于生产条件的改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作物的布局发生很大变化。以水稻 为例,呼兰县1949年播种面积占全市1.1%,1990年增到39.18%;阿城县1949年播种面积 占全市90.53%,1990年减至40.51%;市郊1949年播种面积占全市8.36%,1990年增到 20.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