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卫生防病 第二章 环境卫生 第三节 松花江水质 哈尔滨解放初期,注重松花江水质变化,经常检验水源水质。1958年开始,对松花江哈 尔滨段的水质进行监测。1972—1979年,为查清吉林、齐齐哈尔、哈尔滨市工业废水对松花 江水质污染情况,市卫生防疫站、哈医大、市自来水公司、省卫生防疫站、省水产研究所联 合组成松花江水系哈尔滨江段污染调查协作组,从上游的三岔河下游至通河全长498公里的 江段污染情况进行卫生调查。共设13个断面,39个采样点,每年1—3月冰封期,4—6月枯水 期,7—10月丰水期,进行采样调查。1980年起,缩短了调查流域,每年仅对哈尔滨市四方 台、朱顺屯、新阳、三棵树4个断面进行水质污染情况调查。 松花江哈尔滨段水质,1958年前为良好期。江水无异臭、异味,略呈浅黄色,PH值多在 6.9—7.4之间,总固体年均236毫克/升,总硬度年均30毫克/升,硫酸盐、氯化物月平 均值分别不超过30毫克/升和6毫克/升,含铁量在0.07—0.25毫克/升之间。三氮指标 及酚、氰化物、汞、铬、铅、锌、锡等有害物质基本未检出。 1959—1965年为开始污染期,随着工业废水的增加,松花江水污染逐年加重。齐齐哈尔 市富拉尔基北满钢厂排出大量含酚废水经嫩江流入松花江,加上哈尔滨市含酚、氰化物等工 业废水的排放,致使江水三氮及有毒物质含量逐年增高,其中含酚量高达0.3毫克/升,超 过地面水卫生标准30余倍。 1966—1973年为明显污染期。吉林化学公司化工厂排放300余万吨含毒物质超过标准几 倍至几百倍废水,经第二松花江流入哈尔滨江段,加上哈尔滨市有毒废水的排放,哈尔滨江 段江水三氮指标和酚、氰、汞、铬及有机毒物明显增加,并逐年加重。 1974—1980年为严重污染期。许多指标达到了最高值,如每升含氯化物9.00毫克、硫 酸盐16.32毫克、氨氮0.86毫克、锰0.18毫克、氰0.003毫克、汞0.0007毫克、锌0.008 毫克、氟0.39毫克。这期间,松花江鱼类减少,哈尔滨人很少吃到松花江鱼。 1981年后为好转期。由于吉林、富拉尔基和哈尔滨市产生有毒废水的企业采取有效措施 处理废水,水质污染程度始见减轻。 受季节和水位大小的影响,松花江水质,1969—1979年,丰水期好,冰封期不佳,除浊 度较低,色度无显著变化外,其他几项污染指标都高于丰水期。氨氮,丰水期0.11毫克/ 升,冰封期1.13毫克/升;含酚量,丰水期0.0019毫克,冰封期最高量0.007毫克/升; 汞、氰、铬、砷等重金属毒物,冰封期都高于丰水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