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妇幼卫生 第四章 机 构 第三节 防治机构 一、区级妇产医院 道里区妇产医院 1956年8月1日成立道里区联合产院,地址在道里区西七道街49号,产 床20张。1980年,国家投资30万元,产院自筹部分资金,在道里区西五道街32号新建三层大 楼,1984年1月20日落成开院,称道里区妇产医院,床位60张。 南岗区妇产医院 1962年在邮政街73号建立区级联合产院,产床10张。1982年9月27日, 市卫生局投资41万元,买下位于南岗区西大直街241号的南岗区通达医院三层楼房,经修建 后设妇产科,床位40张。 香坊区产院 1982年末,位于香坊区三辅街22号的中山卫生院第二门诊部,改建为香坊 区产院,床位25张。 道外区产院 1983年3月10日,道外区人民医院在道外区景阳街310号建立一所附属产院, 床位30张。1985年停业。1985年底,市卫生局将道外南十六道街189号原市妇产医院住院处, 改为市第四医院附属妇产医院,床位80张。 哈尔滨市第二轻工业局产院 1982年11月5日,哈尔滨市第二轻工业局在南岗区河沟街 20号,建立一所局系统产院,床位34张。 二、综合医院妇产科、儿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哈尔滨市只有四处综合医院内设有妇产科和儿科,床位均不足 百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市内综合医院中,普遍设妇产科和儿科,1965年末,全市23 处综合医院设置妇产科,床位873张;22处综合医院设置儿科,床位843张。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市医疗卫生事业发生了巨大变化,1990年,全市综合医院共 有妇产科50个,床位1621张;儿科34个,床位1236张。 三、个体助产所和基层妇幼防治机构 个体助产所 1949年,全市个体助产所145处。1952—1954年,部分助产所并入妇幼保 健站,1957年减少到80处。1966年54处。1976年31处。 80年代,国家医院部分妇产科人员退休后开办个体产院和助产所,1989年发展到60处。 城乡基层妇幼防治机构 1965年哈尔滨市郊区有接生站145个,城市基层单位无妇幼防 治机构。1976年,市区已有20个街道中心防治站承担地段妇幼保健工作;郊区已有19个乡和 60个村设立妇产室。1989年,市区有88个街道中心防治站,郊区有21个乡129个村,设立了 妇产室。 显示原文件 |
||